商山道者

五千言外得玄音,石屋寒栖隔雪林。

多傍松风梳绿发,只烧崖药点黄金。

澄潭龙气来萦砌,月冷星精下听琴。

曾梦先生非此处,碧桃溪上紫烟深。

作者简介(贯休)

贯休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商山道者

《商山道者》

五千言外得玄音,

石屋寒栖隔雪林。

多傍松风梳绿发,

只烧崖药点黄金。

澄潭龙气来萦砌,

月冷星精下听琴。

曾梦先生非此处,

碧桃溪上紫烟深。

中文译文:

在商山道上,超越言语的境界中

石屋寒冷,孤独栖身于雪林之隔。

常常依靠松风梳理我的绿发,

只燃烧崖草来取暖。

清潭中的龙气环绕着庭院,

月冷星沉,我在下听琴。

曾经梦见先生不在这里,

在碧桃溪上,迷雾缭绕。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贯休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一个道士居住在商山道上的状况和心情。诗的前两句“五千言外得玄音,石屋寒栖隔雪林。”暗示道士追求的是超越言语的境界,他的居住地是在商山道中 的一个石屋,寒冷孤独,与世隔绝。下面几句“多傍松风梳绿发,只烧崖药点黄金。”描写了道士在石屋中依靠松风梳理绿发(象征长生不老)和燃烧崖草(象征炼丹求道)的情景,表现了道士修道的决心和坚持。接着一句“澄潭龙气来萦砌,月冷星精下听琴。”通过描绘清潭中龙的气息和寒冷的夜空,突出了道士独自修道的寂寞和冷静。最后两句“曾梦先生非此处,碧桃溪上紫烟深。”道士曾梦见先生(可能是他的道德上师或灵感来源)并不在这里,而在碧桃溪上,紫烟深沉,象征先生所在的地方是一个神秘、超凡脱俗的地方。

这首诗通过对道士修行生活的描绘,表现了道士世俗间寻求超脱,追求永生的决心和孤独。诗中运用了石屋、雪林、松风、崖草、清潭等意象,给人以清新、寂静的感觉。诗中的“五千言外得玄音”和“只烧崖药点黄金”等表达言语无法言表的境界和虔诚的修道行为,突出了道士追求超越尘世的精神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道家文化的特点。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紫烟澄潭黄金听琴碧桃萦砌寒栖石屋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