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枕上莺声初破睡,峭寒轻透帘帏。

起来惆怅有谁知。

雨狂风转急,揉损好花枝。

薄_别来春又老,等闲误却佳期。

斜阳影里立多时。

远山何事□,相对蹙修眉。

作者简介(石孝友)

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 石孝友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金谷词》,不分卷。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四部备要》排印本。《全宋词》据毛□校汲古阁本收录。

临江仙

《临江仙》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石孝友。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枕上莺声初破睡,

峭寒轻透帘帏。

起来惆怅有谁知。

雨狂风转急,

揉损好花枝。

薄梅别来春又老,

等闲误却佳期。

斜阳影里立多时。

远山何事云,

相对蹙修眉。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寂寞而惆怅的情境。诗人在枕上被鸟儿的歌声唤醒,清寒的空气透过帘帏轻轻渗透进来。他起来后感到内心的忧愁无人能够理解。雨势愈加狂烈,风也变得急促,摇损了娇艳的花朵。薄梅虽然在别离时已经凋零,但等闲之间却错过了相聚的美好时光。在斜阳的余晖中,诗人长时间地站立着。远山上的云彩有何事让它们聚拢,相对时显得愁容满脸。

赏析:

《临江仙》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惆怅。诗中运用了寓情于景、景以映情的手法,通过描绘清晨的鸟鸣、寒冷的气息和狂风暴雨中的花朵,表达了作者心境的凄凉与无奈。诗人用“薄梅别来春又老”来形容时光的流逝和错过的机会,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无限惋惜。最后两句“远山何事云,相对蹙修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拟人化描写,深化了诗中的忧愁气氛。整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和悲凉的意境,营造出了一种寂寞而忧伤的情感,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佳期等闲斜阳起来惆怅花枝远山别来修眉峭寒破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