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亭

鸳瓦虹梁计已疏,织茅编竹称贫居。

剪平恰似山僧笠,扫静真同道者庐。

秋晚卷帘看过雁,月明凭槛数跳鱼。

重门公子应相笑,四壁风霜老读书。

作者简介(徐夤)

徐夤

徐夤:字昭梦,福建莆田人。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茆亭

茆亭,宋代至元时期人物徐夤的作品。诗意为描述作者贫苦的居所和对道士独处的向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述作者的居所为主题,表达了作者贫苦清寂的生活情趣。首四句描绘了作者居所茅亭的简朴和简陋。茅亭上的鸳鸯瓦已经破损,而虹梁的计算也是松散的。茅亭是用茅草和竹子搭建的,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贫苦。之后的两句通过比喻,将作者修整好的茅亭比作山僧的斗笠,清雅质朴。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希望居住在这样的地方,追求一种清静和道家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整首诗形象明确,描绘了作者生活的真实情况和内心的向往。

中文译文:

茅亭上的鸳鸯瓦已经破损,而虹梁的计算也是松散的。

茅亭是用茅草和竹子搭建的,称之为贫居。

修整好的茅亭就像山僧戴的斗笠,清雅质朴。

扫地的时候真的感觉像道士一样。

秋天傍晚,在卷帘后看过飞过的雁群。

月亮明亮地照着槛,数着跳跃的鱼。

有人看到我这么简陋的居所,一定会笑话我的。

但这里的风霜墙壁见证了我岁月的沧桑,和我读书的坚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月明读书卷帘重门公子恰似跳鱼同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