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何处初寒好,初寒肃政台。

官闲免簿领,门静少尘埃。

天借风霜气,人无鹰隼猜。

庭荒余老柏,尚有夕乌来。

作者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何处初寒好,初寒肃政台。

官闲免簿领,门静少尘埃。

天借风霜气,人无鹰隼猜。

庭荒余老柏,尚有夕乌来。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初寒时节的景象,以及官员们在这个时候的官场生活。诗人通过描写官场的宁静和清净,表达了对官员们能够远离繁忙和纷扰的祝愿。他希望官员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肃静思考,以便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初寒时节的景象。诗人通过运用寥寥数语,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肃穆的场景中。他用“何处初寒好”来引出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对初寒时节的喜爱。接着,他描述了官场的宁静和清净,通过“官闲免簿领,门静少尘埃”来表达官员们在这个时候能够远离繁忙和纷扰的愿望。

诗中的“天借风霜气,人无鹰隼猜”表达了诗人对官员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清心寡欲的期望。他希望他们不受外界的干扰,能够专心致志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最后两句“庭荒余老柏,尚有夕乌来”,通过描绘庭院中孤寂的老柏树和飞来的夕乌,表达了即使在宁静的环境中,仍有生命的存在和活力。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入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官员们能够在初寒时节的宁静中思考和履行职责的期望。它展示了诗人对清净和宁静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尘埃尚有鹰隼初寒簿领闲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