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弃妇答贾客(一作妾薄命)

玉垒城边争走马,铜鞮市里共乘舟。

鸣环动珮恩无尽,掩袖低巾泪不流。

畴昔将歌邀客醉,如今欲舞对君羞。

忍怀贱妾平生曲,独上襄阳旧酒楼。

作者简介(李端)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代弃妇答贾客(一作妾薄命)

诗词的中文译文:

玉垒城边争走马,

铜鞮市里共乘舟。

鸣环动珮恩无尽,

掩袖低巾泪不流。

畴昔将歌邀客醉,

如今欲舞对君羞。

忍怀贱妾平生曲,

独上襄阳旧酒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李端的《代弃妇答贾客》(又名《妾薄命》)。诗中表达了妇女在传统社会中的无奈和苦闷。

诗篇开头,描述了玉垒城(指宫殿)边上战马奔腾的场景和铜鞮市(指市场)里人们共同乘船的情景。这里使用了一种对比的手法,将贵族活动与市井生活相对比,突显了妇人的悲凉遭遇。

接着,诗人写到了早年间她自己的困顿遭遇,曾经邀请客人共享美酒佳肴,但现在却只能躲在角落里羞愧地跳起舞来。再到后来生活困苦,即便泪水涌动,衣袖掩住了泪痕。

最后,诗人写道,我竭力抑制自己心中对过去一切的思念,独自登上了襄阳的旧酒楼。这一句点明了妇人的境况和内心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妇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揭示了妇人被社会角色所束缚,生活困顿的困境。通过表现个体女性的命运,诗人也间接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压抑和不公。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平生贱妾无尽走马酒楼畴昔邀客鸣环泪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