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十·三醉石

巍巍八仙坛,上有三醉石。

怜此高阳徒,如乐华胥域。

憔悴泽边人,独醒良可惜。

作者简介(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十·三醉石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十·三醉石》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嵩山上的八仙坛和三醉石,表达了对这片美景的赞美和对高阳徒(指修行者)的羡慕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巍巍八仙坛,

上有三醉石。

怜此高阳徒,

如乐华胥域。

憔悴泽边人,

独醒良可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嵩山上的八仙坛和三醉石为背景,通过描绘这一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修行者的羡慕之情。

诗中的“巍巍八仙坛”形容八仙坛的壮丽和庄严,给人一种崇高的感觉。而“三醉石”则是指嵩山上的三块石头,可能是因为形状或位置的特殊而得名。这些景物使诗人感到惋惜,因为只有修行者才能真正领略到这样的美景,而普通人却只能远观。

诗中的“高阳徒”指的是修行者,他们在这样的美景中修炼,享受着华胥域(指仙境)般的乐趣。而诗人自己则感到憔悴,可能是因为他身处泽边,没有机会亲身体验这样的美景和修行的乐趣。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修行者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惋惜。通过描绘嵩山上的景物,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诗意和哲思的境界,引发人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十·三醉石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巍巍良可惜醉石八仙坛泽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