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俗十二首

村南井欲乾,晓汲盈瓢浊。

饮浊不足言,奈此田亩涸。

咿哑龙骨响,焕烂阳乌虐。

良农无他营,辛苦事东作。

春苗何葱芊,秋刈何稀薄。

我虽食不余,念彼心不乐。

乞灵走群祀,晚电明霍霍。

屯膏竟未施,天意自难度。

作者简介(刘子翚)

刘子翚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论俗十二首

《论俗十二首》是刘子翚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给出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村南井欲乾,

晓汲盈瓢浊。

饮浊不足言,

奈此田亩涸。

咿哑龙骨响,

焕烂阳乌虐。

良农无他营,

辛苦事东作。

春苗何葱芊,

秋刈何稀薄。

我虽食不余,

念彼心不乐。

乞灵走群祀,

晚电明霍霍。

屯膏竟未施,

天意自难度。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村庄南边的井欲要干涸,

清晨汲水,瓢里盈满的水浑浊。

喝下这浑浊的水,难以言表,

但这片田地却枯涸干燥。

咿哑的龙骨响起,

耀眼的阳光残暴地照耀。

勤劳的农民无休止地努力,

辛苦地从事东方的工作。

春天的幼苗何其茂盛,

秋天的收获却如此稀薄。

尽管我吃的并不富余,

但我心中却无法快乐。

祈求灵感,参加众人的祭祀,

晚上的电光明亮闪烁。

积存的财富最终未能施展,

天意自己很难评判。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乡村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艰苦劳作和生活困境的思考和关切。井水干涸、田地枯燥,象征着农民劳作的辛苦和收成的不易。诗中的阳光和电光,以其耀眼的形象,衬托出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对丰收的期盼,但最终仍然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诗人对于自身贫困境遇的反思和对农民的同情,使这首诗词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生活困境的感慨。

这首诗词使用了质朴的语言,富有意境和感情色彩,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的赞颂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论俗十二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不足辛苦龙骨咿哑田亩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