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至山阳

北湖锥也无,四海一儿子。

此生吾知之,不过老病死。

五斗一强谋,要饱聊尔耳。

秃发犹读书,尽胜种种事。

初解行脚包,问讯长淮水。

端欲洗枯肠,相见辄欢喜。

将借官屋居,聊复置床几。

更煮楚州糜,尚欠淮南睡。

手中楞严经,咀嚼真有味。

姑降老鼻雷,岂复论字义。

再至山阳

《再至山阳》是宋代吴则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再次来到山阳,

北湖锥也无,四海一儿子。

此生吾知之,

不过是老病死。

五斗一强谋,

只为填饱你的耳朵。

秃发仍读书,

胜过各种琐事。

刚解行脚包,

向长淮水问路。

心愿洗净肠胃,

相见便欢喜。

将借官屋居,

勉强摆上床和桌。

再煮楚州糜,

尚欠淮南的安眠。

手中握着楞严经,

咀嚼着真正的滋味。

姑且不谈字义,

老朽的雷声降临。

诗词描绘了诗人再次来到山阳的场景和自己的心境。北湖锥也无、四海一儿子,表达了在山阳,他感到无拘无束,与世无争。诗人认识到生命的真相,只是老去、生病和死亡。他对于现实的追求不过是填饱生活的需求,但仍然坚持读书,认为读书胜过琐事。诗人初次解下行囊,问路于长淮水边,希望能心情舒畅地洗涤内心。当他再次与朋友相见时,都感到非常欢喜。他暂时借用官屋居住,勉强摆上床和桌子,煮上楚州糜,但仍然渴望淮南的安眠。最后,诗人手中握着楞严经,咀嚼着真正的滋味,不再纠结于字义的讨论。老朽的雷声降临,意味着诗人已经超越了形式和表面的束缚,更加注重内心的感悟与体验。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和现实的思考。他对于物质欲望的追求和生活琐事的厌倦,以及对知识和内心体验的追寻,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态。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再至山阳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读书四海老病儿子五斗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