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州令狐使君

颜冉德无邻,分忧浙水滨。

爱山成大癖,求瘼似诸身。

视事奸回尽,登楼海岳春。

野人如有幸,应得见陶钧。

作者简介(贯休)

贯休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上杭州令狐使君

上杭州令狐使君

颜冉德无邻,

分忧浙水滨。

爱山成大癖,

求瘼似诸身。

视事奸回尽,

登楼海岳春。

野人如有幸,

应得见陶钧。

译文:

上任杭州令狐使君

颜冉德美德卓越,

独自分忧浙水之滨。

钟爱山水成为习惯,

苦求去除心灵之病。

腐败现象几乎消失,

登上高楼迎接春风。

若是平凡人有机缘,

也能见到陶渊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贯休写给自己的诗,在描述自己上任杭州令狐使君后的心情和期望。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赞美,称颜冉德的美德无人能及。他独自分忧于浙水之滨,表现出了对当地百姓疾苦的关心和担忧。

诗中还描绘了作者对山水的钟爱和追求,将爱山成为大癖来形容自己的热衷。他还表达了与陶渊明的心灵似曾相识,希望能去除自己内心的病痛,追求心灵的解脱。

而杭州作为一个山水甲天下的地方,登楼迎接春风的景象给人以一种明朗、开阔、豁达的感觉。作者认为,当事的政务变得清廉无私,对腐败现象有所遏制,迎接新的春天。最后,诗人希望像陶渊明一样,对野人来说也能有幸运,能见到陶渊明这样的文化名人。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执政的自豪感和对美丽山水的热爱,也表达了对清廉政务的期望和对陶渊明的崇敬。整首诗意丰富,情感真挚,给人以一种豁达、舒畅的感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应得登楼野人无邻分忧如有幸诸身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