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的诗词(23首)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浙江宁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福王时追谥文正。在“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阿,孤忠赴难,不屈而亡。

  • 1 《深虑论》 明代·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

    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

    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

    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

    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

    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

    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

    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

    此虑之远者也。

    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 4 《豫让论》 明代·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

    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

    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

    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

    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

    ”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

    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即此而论,让馀徐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

    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

    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上也。

    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日:“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

    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

    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

    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

    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

    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

    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

    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

    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

    何足道哉,何足道哉!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

    噫!

  • 4 《蚊对》 明代·方孝孺

    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飏于前,适甚就睡。

    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

    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

    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面。

    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

    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

    大愕,不知所为。

    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烛至,絺帷尽张。

    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

    生骂童子曰:“此非吾血者耶?尔不谨,蹇帷而放之入。

    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 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 童子闻之,哑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物是分。

    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麋鹿与庸狨,羽毛而为禽为兽,裸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

    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

    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

    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

    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怠,而后有求焉。

    今有同类者,啜栗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

    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

    今子一为蚊所,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 3 《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 明代·方孝孺

    盛德临中夏,黎民望彼苍。

    少留临宇宙,未必愧成康。

    宗社千年恨,山陵后世光。

    神游思下土,经国意难忘。

    ¤

  • 4 《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 明代·方孝孺

    文华端国本,潜泽被寰区。

    云绕星辰剑,春回造化炉。

    变通周典礼,宽大汉规模。

    厌世嗟何早,苍生泪欲枯。

    ¤

  • 5 《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 明代·方孝孺

    监国裨皇政,忧劳二十年。

    龙楼方爱日,鹤驭遽宾天。

    已失群生望,空余后世传。

    长江一掬泪,流恨绕虞渊。

    ¤

  • 6 《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 明代·方孝孺

    相宅图方献,还宫疾遽侵。

    鼎龟悬宝命,笙鹤动哀音。

    谁绍三王治,徒倾四海心。

    关中诸父老,犹望翠华临。

    ¤

  • 7 《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 明代·方孝孺

    三朝兼庶政,仁孝感婴孩。

    万岁千秋志,经天纬地才。

    未登宸极定,忍见泰山颓。

    圣子承皇业,能舒四海哀。

    ¤

  • 8 《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 明代·方孝孺

    懿文光典册,善美过昭明。

    历数归元子,哀荣动圣情。

    神灵游帝所,陵寝镇天京。

    诔德南郊在,千秋有颂声。

    ¤

  • 9 《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 明代·方孝孺

    渊默师成宪,端严信若神。

    承天行日月,与世作阳春。

    锐意思宽政,温颜访老臣。

    至今江海士,犹想属车尘。

    ¤

  • 10 《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 明代·方孝孺

    斥土开瑶殿,因山近翠微。

    神舆离鹤禁,天泪湿龙衣。

    日月还丹阙,风云送六飞。

    太平皇业固,清庙咏光辉。

  • 11 《绝命词》 明代·方孝孺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

    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

    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呜呼哀哉,庶不我尤!

  • 12 《江山万里图》 明代·方孝孺

    我昔奉敕辞金阙,西下巴川持使节。

    仙槎二月出龙河,万里春风掉晴雪。

    吴江茫茫入杳冥,棹歌初过蛾眉亭。

    锦袍不见李供奉,白云遮断三山青。

    烟芜涨绿知何地,白鸟双双没淮树。

    片帆风满疾如飞,矫首惊看溯流去。

    大孤小孤横雪波,匡庐五老青嵯峨。

    九江秀色叹奇绝,半空飞瀑悬银河。

    推篷竟日闲吟倚,瞬息舟移洞庭水。

    君山如黛压中流,十二烟鬟镜光里。

    好山远自峨眉来,潇湘练明天际开。

    疑峰九点落空翠,重华孤坟安在哉?武昌地转多遗迹,隔

    岸鸟鸣瞻赤壁。

    烟焰旌旗魏武兵,纶巾羽扇周郎策。

    扶醉曾登黄鹤楼,汉阳城对鹦鹉洲。

    即从鄂渚棹明月,溯流直上窥荆州。

    夷陵山势多重叠,楚树蛮云远相接。

    欲向夔城入锦城,还于巴峡穿巫峡。

    神女峰前路欲迷,瞿塘滟滪闻猿啼。

    五溪越尽见雪岭,但见青天鸟道低。

    万里桥西看立马,足迹经游半天下。

    愧无草檄拟相如,笑掷橐金轻陆贾。

    今年诏许临丹丘,梦中往往惊羁愁。

    江山谁写入图画,眼中历历如经游。

    岸巾一览发长啸,满襟爽气高堂秋。

  • 13 《追次朱子春怀诗韵》 明代·方孝孺

    闻钟理短发,徐步启荆扉。

    不知夜雨过,园林顿芳菲。

    江山静妙颜,云日浮清辉。

    残梅落欲尽,幽池水痕肥。

    始见新岁来,景物忽如兹。

    徒为逝川叹,未遂沧洲期。

    及时乐取乐,莫遣青春归。

  • 14 《栽柏》 明代·方孝孺

    迂拙乖世用,每蕴无穷思。

    取效非目前,远与千载期。

    翠柏信良材,成长计功迟。

    兹晨劚烟雨,移动盈尺姿。

    清庙严洁地,圣灵会于斯。

    岂无杞柳辈,不足当阶墀。

    殷社夙所尚,古制非人为。

    先师实殷人,植此理固宜。

    但恐枝干弱,不耐风霜欺。

    培护苟无失,终见盛大时。

    三年过人长,十年齐桷榱。

    百年必合抱,根深柯叶滋。

    青霄泊鸾凤,厚土蟠蛟螭。

    岂特傲寒暑,将堪阅兴衰。

    所托况得所,永免斤斧危。

    既膺顾盼荣,复与剪伐辞。

    寥寥百世后,神物相扶持。

    何必为栋梁,乃见才气施。

    流光若飞翰,时代易推移。

    行看好古士,追说种者谁。

    我生素多病,中岁早孱羸。

    待为鹤发翁,见女凌云枝。

    志士用心者,濩落为世嗤。

    何如群儿巧,插槿纷成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