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

暮色入江郊,霜风两鬓毛。

笛声吹月落,诗兴挟秋高。

谢约南柯蚁,留连左手螯。

孤灯竹窗底,危坐一歌骚。

秋晚

《秋晚》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真山民。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暮色入江郊,

霜风两鬓毛。

笛声吹月落,

诗兴挟秋高。

谢约南柯蚁,

留连左手螯。

孤灯竹窗底,

危坐一歌骚。

译文:

夜幕降临江郊,

霜风吹动双鬓的头发。

笛声吹散月光,

诗兴随秋高涨。

像谢安一样在南柯,

沉浸在左手的螯中。

独自坐在竹窗下的孤灯旁,

陷入危坐之中,吟唱着一首诗歌。

诗意:

这首诗词以秋天的夜晚为背景,描绘了一个人在江郊度过的秋日夜晚。暮色已经降临,寒风吹动着作者的鬓发,笛声飘荡在月光下。秋天的气息激发了作者的诗兴,使他陷入了对诗歌的沉思和创作中。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谢安,谢安是南朝宋时期的名臣,以才华横溢和文采出众而闻名。这里作者将自己比作谢安,意味着他希望能够在秋夜中达到谢安的境界,陷入沉思之中。左手的螯表示作者在创作时的专注和投入。

整首诗以孤灯和竹窗为背景,突出了作者的独处和专注于创作的氛围。他独坐在窗前,陷入沉思之中,吟唱着一首诗歌,表达了他对秋夜的独特感受和创作的激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色和描述作者的心情,展现了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诗中运用了富有意境的描写手法,如"霜风两鬓毛"、"笛声吹月落"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夜的凉意和诗人内心的激动。

诗中的谢安比喻显示了作者对文学成就和精神境界的追求。他希望能够在孤灯竹窗的环境中,通过沉思和创作,达到谢安般的境界。

整首诗抓住了秋夜的气息和诗人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秋夜场景。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秋夜的美丽和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沉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秋晚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留连暮色左手笛声南柯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