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登慈恩寺

金界时来一访僧,天香飘翠琐窗凝。

碧池静照寒松影,清昼深悬古殿灯。

晚景风蝉催节候,高空云鸟度轩层。

尘机消尽话玄理,暮磬出林疏韵澄。

作者简介(刘沧)

刘沧(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蕴灵,汶阳(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刘沧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刘沧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夏日登慈恩寺

夏日登慈恩寺

金界时来一访僧,

天香飘翠琐窗凝。

碧池静照寒松影,

清昼深悬古殿灯。

晚景风蝉催节候,

高空云鸟度轩层。

尘机消尽话玄理,

暮磬出林疏韵澄。

诗词的中文译文:

夏日登上慈恩寺

金界时来一访僧,

天香飘草木的香气在琐窗中凝结。

碧池静静地映照着寒松的影子,

明亮的白天,古殿中的灯光深深地悬挂。

晚景,风和蝉声催告着季节的变迁,

高空中云朵和鸟儿穿越着层层楼阁。

尘世的烦扰全部消尽,留下了玄奥的谈论,

暮时的钟声从林中传出,空灵的音韵清晰澄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夏日登上慈恩寺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景象。诗人在慈恩寺拜访僧人,一抬头,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感叹天地之间的神奇气象。

首句“金界时来一访僧”,表达了诗人来到慈恩寺拜访僧人的意愿和行动。接着以“天香飘翠琐窗凝”,描绘了风中草木的香气如何在琐窗中凝结,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第二句“碧池静照寒松影”,通过描写碧池静静地映照着寒松的影子,表达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第三句“清昼深悬古殿灯”,形容明亮的白天,古殿中的灯光深深地悬挂,为整个景象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最后两句描述了慈恩寺的晚景和僧人的修行。晚景中风声和蝉鸣告诉人们时节的变迁,高空中的云朵和鸟儿穿越层层楼阁,表达了一种喜乐。

诗的最后两句以尘机、玄理、暮磬、韵澄等词语,讲述诗人消除了一切尘世的烦忧和嘈杂,追求抽象的玄妙和神奥,沉浸在宗教氛围中,感受到了神圣的音韵。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慈恩寺的宁静和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宗教信仰的追求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修行僧人,展示了一种虚怀若谷的境界和追求内心祥和的美好愿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晚景消尽天香碧池尘机玄理金界暮磬来一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