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一作韦应物诗)

可怜鹧鸪飞,飞向树南枝。

南枝日照暖,北枝霜露滋。

露滋不堪栖,使我常夜啼。

愿逢云中鹤,衔我向寥廓。

愿作城上乌,一年生九雏。

何不旧巢住,枝弱不得去。

何意道苦辛,客子常畏人。

作者简介(李峤)

李峤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鹧鸪(一作韦应物诗)

《鹧鸪》(一作韦应物诗)

可怜鹧鸪飞,飞向树南枝。

南枝日照暖,北枝霜露滋。

露滋不堪栖,使我常夜啼。

愿逢云中鹤,衔我向寥廓。

愿作城上乌,一年生九雏。

何不旧巢住,枝弱不得去。

何意道苦辛,客子常畏人。

中文译文:

可怜的鹧鸪飞过去,飞向树的南枝。

南边的枝条被阳光照得温暖,北边的枝条却滋生霜露。

露水滋润不堪安身,使我常常在夜晚啼哭。

愿意遇到云中的仙鹤,带我飞向辽阔无垠的天空。

愿意成为城上的乌鸦,一年能孵化九只雏鸟。

为什么不愿意停留在旧巢里,枝条脆弱无法离开。

为何要忍受苦辛之道,作为客子常常畏惧人。

诗意:

这首诗以鹧鸪为主题,展现了鸟儿飞离巢穴寻找更好生活条件的愿望。诗人通过描绘鹧鸪飞往南枝的景象,以及南枝的温暖和北枝的寒冷,表现了鸟儿对生存环境的选择和适应。诗人以此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思考与感叹,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赏析:

这首诗采用了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感受与思考。鹧鸪作为一种候鸟,飞离巢穴寻找更适宜的生活环境,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决心。诗中南枝的阳光和北枝的霜露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生活中的温暖和困难。诗人通过描述露水滋润不堪栖息的情景和痛苦的啼哭,体现了对困境的反思和苦难的感受。同时,诗人以愿成云中鹤和城上乌的形象,表达了对飞翔和自由的向往,希望摆脱困顿。整首诗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困境的思考,通过鹧鸪的形象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远离苦难的向往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不得日照可怜客子夜啼寥廓苦辛南枝飞向露滋愿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