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赋得漉水囊歌,送郑明府

吴缣楚练何白皙,居士持来遗禅客。

禅客能裁漉水囊,不用衣工秉刀尺。

先师遗我式无缺,一滤一翻心敢赊。

夕望东峰思漱盥,曨曨斜月悬灯纱。

徙倚花前漏初断,白猿争啸惊禅伴。

玉瓶徐泻赏涓涓,溅著莲衣水珠满。

因识仁人为宦情,还如漉水爱苍生。

聊歌一曲与君别,莫忘寒泉见底清。

作者简介(皎然)

皎然

皎然,唐代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

春夜赋得漉水囊歌,送郑明府

春夜赋得漉水囊歌,送郑明府

吴缣楚练何白皙,

居士持来遗禅客。

禅客能裁漉水囊,

不用衣工秉刀尺。

先师遗我式无缺,

一滤一翻心敢赊。

夕望东峰思漱盥,

曨曨斜月悬灯纱。

徙倚花前漏初断,

白猿争啸惊禅伴。

玉瓶徐泻赏涓涓,

溅著莲衣水珠满。

因识仁人为宦情,

还如漉水爱苍生。

聊歌一曲与君别,

莫忘寒泉见底清。

中文译文:

春夜漉水囊歌,送给郑明府

吴国出产的丝绸和楚国制作的丝石练,有多么的洁白光滑,

居士将它们送给了我,这是给禅修者的礼物。

禅修者能够制作漉水囊,

不再需要织补工匠用刀尺修补。

我前辈传授给我制作方法无一瑕疵,

一滤一翻,我敢保证用心。

夜晚望着东峰,我想到沐浴和净化,

斜月下的灯纱照亮一片。

闲坐花前,时光从漏壶中初次断流,

白猿争相啸叫,吓到禅修的伴侣。

玉瓶缓缓流下精萃,

溅到莲衣上的珍珠片片。

认识仁人使我产生为官之情,

就像制作漉水囊一样,以服务人民。

写下这首离别之歌,

莫要忘记那寒泉见底的清澈。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制作漉水囊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禅修者生活和清澈心境的赞美,并以此来对比庸俗的宦官之情。

漉水囊是一种用来过滤水的器具,制作的过程需要仔细裁剪,并且没有任何瑕疵。作者通过描写先师传授的制作方法完美无缺,表达了制作漉水囊的技艺,以及禅修者的精神纯洁。

诗中还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包括夜晚的东峰、斜月的光辉,以及漏壶的声音。这些描写突出了静谧的氛围,以及禅修者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修行的情景。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仁人之情的理解。作者认为,与制作漉水囊一样,仁人对待他人如同爱护苍生一般,并将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贡献给社会。最后一句是送别之歌,提醒读者在离别时不要忘记清澈的心境和追求清新的泉水。整首诗以描绘制作漉水囊的过程和禅修者的生活为中心,通过对比庸俗的宦情,表达了作者对禅修者生活的赞美和理解,并表达了对仁人之情的崇敬。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刀尺居士白皙禅客先师裁漉水囊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