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姚谏议

鸣鞭静路尘,籍籍谏垣臣。

函疏封还密,炉香侍立亲。

箧多临水作,窗宿卧云人。

危坐开寒纸,灯前起草频。

作者简介(刘得仁)

刘得仁(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寄姚谏议

《寄姚谏议》

鸣鞭静路尘,

籍籍谏垣臣。

函疏封还密,

炉香侍立亲。

箧多临水作,

窗宿卧云人。

危坐开寒纸,

灯前起草频。

诗词中文译文:

马鞭发出清脆的声音,马蹄却并未扬起尘土,

我写下这些劝谏的言辞,

却把信函重新封好,保密保存,

炉香静静地陪伴在我身边,

我一直站在使者的身边,

书箱中藏了很多跟河水相关的文件,

夜晚我躺在窗前,留宿在云端的人们。

我危坐在桌前,打开冰冷的纸张,

在灯前频繁地握笔起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唐代诗人刘得仁写诗过程中的细致描写和内心感受。诗中首先以形象的描写写道鸣鞭发出声音但并未扬起尘土,很好地烘托出小诗人的专注和沉浸于写作的状态。诗人言辞谏垣,意指他对朝廷的得失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并不追随权势,而是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

接着,诗人以函疏封还密、炉香侍立亲的场景描写出他写作时的环境和氛围,表达出他的专注和苦心。箧多临水作、窗宿卧云人的描写则展现了诗人的作品种类丰富多样,且在夜晚的时候,他躺在窗边,享受与文人士子的交流和启发。

最后的危坐开寒纸、灯前起草频,虽简短却表达出诗人写作的坚持和频繁,也可看作写作者追求创作极致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坚守自己的创作层面和作品的严谨态度。

整首诗情节渲染鲜活,诗句简短有力,通过细致的描写,将诗人刘得仁用笔写作时的状态和感受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专注与沉浸的感觉。通过对独自写作的场景和细节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和对学术追求的执着态度。同时也展现了唐代士人风采和诗人的处世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炉香临水起草危坐籍谏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