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食僧

擎钵貌清羸,天寒出寺迟。

朱门当大路,风雪立多时。

似月心常净,如麻事不知。

行人莫轻诮,古佛尽如斯。

作者简介(贯休)

贯休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乞食僧

擎钵貌清羸,

天寒出寺迟。

朱门当大路,

风雪立多时。

似月心常净,

如麻事不知。

行人莫轻诮,

古佛尽如斯。

中文译文:

手举钵,面貌清瘦,

天寒的时候离开寺庙晚。

红门正对大路上,

风雪不断地刮过很久。

心灵就像明亮的月亮,

纷纷扰扰的事情全不知。

旅人们不要嘲笑,

古代的佛陀也都如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乞食僧人,形容其清瘦之貌。诗人用"擎钵貌清羸"这句来展示了这位僧人手持着钵,面容瘦弱的形象。接着诗人描述了这位僧人在寺庙里等待天寒的时候才离开,这显示了僧人的守诺和毅力。"朱门当大路,风雪立多时"这两句描绘了红门对面是繁忙的大路,而在风雪天里,寒冷持续了很长时间,暗示了这位乞食僧人的生活艰辛。接下来的两句:"似月心常净,如麻事不知"表达了僧人心灵纯洁,即使面对种种烦恼和繁忙,内心依然保持清净,不被世俗的烦恼所扰乱。最后两句"行人莫轻诮,古佛尽如斯"是诗人对行人们的劝告,不要轻视,因为这位乞食僧人得到了佛陀的启示,它代表了佛教的精神境界,即使在世俗繁忙和艰辛之中,心灵仍然可以保持纯净和静谧。

整首诗表达了一个宁静清净的僧人形象,以及佛教中要追求内心平静与清净的精神境界。此外,诗中对人们的劝告也提醒着人们不要嘲笑和看轻那些并不富有,但依然拥有纯净心灵的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不知行人风雪朱门如斯大路古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