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日姚唯之陆华甫董述夫见过

官舍莺啼绿树阴,炎天步屟尔能寻。

楼前过雨山俱出,阶下生烟竹更深。

讲肆不妨开马厩,诗篇何必到鸡林。

酣歌气与秋空远,丹壑谁知静者心。

伏日姚唯之陆华甫董述夫见过

《伏日姚唯之陆华甫董述夫见过》是明代欧大任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官舍莺啼绿树阴,

炎天步屟尔能寻。

楼前过雨山俱出,

阶下生烟竹更深。

讲肆不妨开马厩,

诗篇何必到鸡林。

酣歌气与秋空远,

丹壑谁知静者心。

译文:

官府住所,黄莺在绿树阴影中啼鸣,

炎炎夏日,我步行在庭院中你能找到。

楼前经过的雨水山中都出现,

台阶下生长的烟雾竹更加深幽。

宴会场所无妨开设马厩,

写诗篇章何必去到鸡鸣林。

畅快地歌唱的气息与秋天的天空遥远,

纵深山峡中,谁能懂得安静者的心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府住所的景象,以及作者在其中的感受和思考。诗中的绿树和鸟鸣,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夏日的炎热。作者步行在庭院中,寻找着某种东西,这种寻找可能是具体的事物,也可能是内心的追求和探索。

诗中提到的楼前经过的雨水山出现在庭院中,以及阶下生长的烟雾竹更加深幽,给人一种幽静和神秘的感觉。这些景物的描绘通过与官府住所的对比,凸显出它们的美丽和与众不同之处。

接下来,作者提到宴会场所不妨开设马厩,意味着即使是在讲肆中,也不必追求高雅和纷繁的诗篇。这种观点暗示着对自由和宽松的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真实和自然的追求。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对宁静和深山的理解和追求。酣歌的气息与秋天的遥远天空相呼应,丹壑中的宁静和深山峡谷,只有那些真正安静的人才能理解。这里的"静者心"可以理解为内心的宁静和深沉的思考。

整首诗以描绘景物为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的追求,以及对自由和真实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绿树、鸟鸣、雨水、竹林等景物的描绘,表达出一种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体氛围清幽,给人以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伏日姚唯之陆华甫董述夫见过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树阴诗篇秋空静者官舍俱出马厩酣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