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淮阴水馆

积水自成阴,昏昏月映林。

五更离浦棹,一夜隔淮砧。

漂母乡非远,王孙道岂沉。

不当无健妪,谁肯效前心。

作者简介(张祜)

张祜

张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宿淮阴水馆

《宿淮阴水馆》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积水自成阴,

昏昏月映林。

五更离浦棹,

一夜隔淮砧。

漂母乡非远,

王孙道岂沉。

不当无健妪,

谁肯效前心。

中文译文:

水池中水自然凝聚成阴影,

昏暗中月光照映着林木。

五更时分离开了渡口的船,

一夜之间与淮河对岸分隔。

乡愁漂泊的故土并不遥远,

作为王孙的我,怎能沉沦于此?

不应该没有坚强的母亲,

谁愿意效仿过去的心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淮阴水馆过夜的情景。诗人观察到水池中的积水形成了阴影,而昏暗的月光透过树林照耀下来。在夜晚五更时分,诗人乘船离开渡口,一夜之间与淮河对岸的家乡隔离开来。

诗中提到"漂母乡非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尽管离开了家乡,但诗人作为王孙,有着高尚的道德追求,他不愿为了个人的享乐而放弃追求理想。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敬仰,他认为一个有坚强母亲的人,不会轻易迷失自己的初衷。

整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道义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意境清新,既有对亲情的感怀,又有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独特的感慨和情感表达方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王孙积水不当五更自成映林非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