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都十二韵

苍生未苏息,胡马半乾坤。

议在云台上,谁扶黄屋尊。

建都分魏阙,下韶辟荆门。

恐失东人望,其如西极存。

时危当雪耻,计大岂轻论。

虽倚三阶正,终愁万国翻。

牵裾恨不死,漏网荷殊恩。

永负汉庭哭,遥怜湘水魂。

穷冬客江剑,随事有田园。

风断青蒲节,霜埋翠竹根。

衣冠空穰穰,关辅久昏昏。

愿枉长安日,光辉照北原。

作者简介(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建都十二韵

《建都十二韵》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描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朝政腐败的不满。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苍生未得安息,

胡马横扫半个天地。

谈论国事时,

谁能拯救黄屋朝臣。

建都被分裂,秦朝帝位失守,

辟荆门的魏朝不受尊崇。

我担心东方的人民会失去对我期望和支持,

就像西方的边境一样荒芜。

国家正处于危险之时,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的耻辱,

不能轻易妥协。

即使在朝廷的高位上,

我还是担心万国翻覆。

我执意要辞去官职,怀恨不死,

为了报答尊贵的恩情。

我永远都不能忘记当年在汉宫沉痛的哭声,

远远怜悯湘江中的水神。

严寒的冬天,我作为一个游客走在江边,

随遇而安,拥有一片乐土。

风断了青蒲的节节,

霜埋了翠竹的根株。

我这身衣冠空悬在那里,

官员们在权谋中久久昏昏。

我希望那光辉的长安之日,

能够照耀北方的原野。

这首诗词表达了杜甫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朝政的不满。他揭露了时局的动荡和国家的分裂,以及朝廷腐败的现象。对于国家的前途,他既有悲观的忧虑,又有对国家复兴的期盼。他的决心,临危不屈,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整首诗词意境优美,用词质朴,抒发了杜甫对时局的深切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乾坤苍生云台魏阙黄屋东人苏息建都恐失韶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