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词

林乌夜啼金井西,蟋蟀在户声相齐。

中天无云白露下,渐见梧桐青叶低。

幽居此时愁独晓,兰灯双照蛾眉小。

歌声恐逐回风高,掩抑冰弦破清悄。

弦中语语心自伤,低头却看明月光。

罗衣一夜惜颜色,庭草明日沾秋霜。

甘心霜下草,秪在阶庭好。

不作白杨花,飞飞洛阳道。

秋夜词

《秋夜词》是明代刘崧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林乌夜啼金井西,

蟋蟀在户声相齐。

中天无云白露下,

渐见梧桐青叶低。

幽居此时愁独晓,

兰灯双照蛾眉小。

歌声恐逐回风高,

掩抑冰弦破清悄。

弦中语语心自伤,

低头却看明月光。

罗衣一夜惜颜色,

庭草明日沾秋霜。

甘心霜下草,秪在阶庭好。

不作白杨花,飞飞洛阳道。

诗意:

《秋夜词》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秋夜景象。夜晚,林中的乌鸦在金井西边啼叫,家中的蟋蟀声音此起彼伏。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露水洒在白色的大地上,渐渐看到了低垂的梧桐树上青叶的颜色。在这幽居的时刻,诗人感到孤独和忧伤,兰灯的微光照亮了蛾眉般的小房间。歌声恐怕会被高风吹散,他试图压抑内心的悲伤,但冰冷的琴弦仍然发出清脆的声音。弦中的音符似乎诉说着他心中的痛楚,他低头看着明亮的月光。一夜间,他珍惜着自己的罗衣颜色,明日的庭院草地将会沾上秋霜。他满足于草地上的霜,只在阶庭中欣赏它的美丽。他并不像白杨花一样随风飘扬,而是飞向洛阳之路。

赏析:

《秋夜词》通过描绘秋夜的静谧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孤独、忧伤和对美的追求。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林中的乌鸦、蟋蟀的声音、无云的中天、白露和低垂的梧桐树叶,营造出了一个安静而凄美的秋夜氛围。诗人以幽居的时刻为背景,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忧伤,兰灯的昏黄光芒照亮了他微小的世界,而歌声和琴弦则象征着他内心的情感。他试图压抑内心的悲伤,但仍然感到心痛,只能低头凝视明亮的月光。诗的最后,他用庭院的草地和秋霜来表达自己的满足和对美的追求,他欣赏着草地上的霜,但他并不像白杨花一样随风飘扬,而是选择了飞向洛阳之路,寻求更广阔的境界。

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情感表达而著称。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创造了一种寂静而凄美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夜的静谧和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伤。整首诗词以细腻、含蓄的语言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内心情感之间的交织与共鸣,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共鸣之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秋夜词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歌声蛾眉梧桐回风蟋蟀冰弦掩抑青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