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三和)

戏衫抛了,下棚去、谁笑郭郎长袖。

小小草庵无宝贝,何必神呵鬼守。

黄奶篝灯,青奴拂榻,莫要他桃柳退之二妾。

客来问字,此翁高卧摇首。

仿佛曾子当年,商歌满屋,衣不完衿肘曾子捉衿而肘见。

混沌若教休凿窍,巧历安知其寿。

文叔故人,仲华几个,输与羊裘叟。

浮生如寄,切身之物惟酒。

作者简介(刘克庄)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念奴娇(三和)

《念奴娇(三和)》是宋代刘克庄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念奴娇(三和)

戏衫抛了,下棚去,

谁笑郭郎长袖。

小小草庵无宝贝,

何必神呵鬼守。

黄奶篝灯,青奴拂榻,

莫要他桃柳退之二妾。

客来问字,此翁高卧摇首。

仿佛曾子当年,商歌满屋,

衣不完衿肘曾子捉衿而肘见。

混沌若教休凿窍,巧历安知其寿。

文叔故人,仲华几个,

输与羊裘叟。

浮生如寄,切身之物惟酒。

译文:

怀念奴娇(三和)

戏装丢弃,进入棚舍,

谁会嘲笑郭郎长袖。

小小的草庵里没有财宝,

何必神呵鬼守。

泛黄的乳酪,篝火明亮,

青色的奴婢整理床榻,

不要他将桃柳抛弃那两位妾室。

客人前来问字,老翁高卧摇头。

仿佛是曾子当年,

商歌充满屋宇,

衣服上的衣襟肘部曾子握襟而见到肘。

混沌若有人教他停止钻研,

巧妙的历法又怎么知道其寿命。

文叔是故人,仲华几位朋友,

输给了羊裘的老者。

人生如同借宿,

唯有酒能深切体会其中的滋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清贫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和物质财富的淡漠态度。诗中的"念奴娇"意指怀念奴娇,可能是寓指自己的妻子或恋人。诗人通过描绘草庵中的平凡生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诗中出现了"戏衫抛了,下棚去"的形象描写,诗人主动放下虚荣的世俗装饰,追求内心的自由。"小小草庵无宝贝"表明诗人对财富的不重视和对物质束缚的反抗。诗句"何必神呵鬼守"表达了诗人对权势、名利的淡然态度。

诗中还描绘了黄奶篝灯、青奴拂榻的情景,通过这些日常细节,诗人展示了质朴自然的生活状态。他不希望被世俗的风花雪月所困扰,而是在宁静的生活中追求内心的满足。

诗中引用了曾子和历史典故,以突出诗人对于学问和智慧的追求。"仿佛曾子当年,商歌满屋"表达了诗人对曾子的崇敬和对学问的向往。诗句"衣不完衿肘曾子捉衿而肘见"意味着诗人渴望通过学问和思考来认识世界,不被表面的物质所迷惑。"混沌若教休凿窍,巧历安知其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宇宙的奥秘的探索和思考。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人生的感慨。文叔和仲华是诗人的故友,输给了羊裘叟,这里反映了人世间的得失和无常。诗人以"浮生如寄"来形容人生,意味着人生如同暂时借住的旅馆,唯有酒能让人深刻体验其中的滋味,借此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和对学问、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追求的淡漠态度和对自由、内心追求的渴望。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和对真正价值的追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小小长袖篝灯草庵宝贝此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