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李府尹美在)

待借留、几曾留得,来鸿空怨秋老。

至今父老依依恨,犹说李将军好。

东门草。

早不为东风,遮却长安道。

余民如槁。

愿金印重来,洪都开府,定复几时到。

秋江鹭,尤记当年潦倒。

沧洲无复华皓。

朝饥堕泪荒田雨,洗忆窝蜂败扫。

天能报。

看凤烛亭亭,玉树宽人抱。

风霜善保。

但逢驿寄书,无书寄语,要说趋朝早。

谒金门(李府尹美在)

诗词的中文译文:

《谒金门(李府尹美在)》

待借留、几曾留得,

来鸿空怨秋老。

至今父老依依恨,

犹说李将军好。

东门草。

早不为东风,

遮却长安道。

余民如槁。

愿金印重来,

洪都开府,

定复几时到。

秋江鹭,

尤记当年潦倒。

沧洲无复华皓。

朝饥堕泪荒田雨,

洗忆窝蜂败扫。

天能报。

看凤烛亭亭,

玉树宽人抱。

风霜善保。

但逢驿寄书,

无书寄语,

要说趋朝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对李府尹美(李元美)的景仰和怀念之情。李元美是宋真宗时的宰相,他严谨廉洁,深受百姓敬重和喜爱。诗中表达了人民对李元美的依依不舍和恨别之情,认为他是一位好将军。作者以金门为背景,金门是宴会场所,可能是意指在李府旁边。诗句中出现了东门和长安道,暗示了李元美的影响力和威望,长安是当时的首都。作者希望能再次见到李元美担任宰相的职位,以振兴乱世和为民众谋福利。

诗中还描绘了秋江的景象,颇有对当年潦倒生活的回忆,对沧洲的变迁感到惋惜。作者描写朝饥和田雨,表达了人民的苦难和不幸。然而,他仍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希望李元美能再次来到洪都(指开封,当时的首府),重担重要职位,为百姓做出贡献。

诗中出现的凤烛和玉树象征着权力和荣华,表达了人民对李元美的崇敬之情。作者希望风霜能保佑李元美的身体健康,并提到驿站寄书的事情,可能是指作者寄信给李元美,希望他能早日重返朝堂。最后一句话“要说趋朝早”表达了作者希望李元美早日回到朝廷,并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愿望。整篇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李元美的敬仰和期待,反映了人民对美好领导者的向往和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东风父老东门鸿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