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东亭晓兴

温温土炉火,耿耿纱笼烛。

独抱一张琴,夜入东斋宿。

窗声度残漏,帘影浮初旭。

头痒晓梳多,眼昏春睡足。

负暄檐宇下,散步池塘曲。

南雁去未回,东风来何速。

雪依瓦沟白,草绕墙根绿。

何言万户州,太守常幽独。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宿东亭晓兴

《宿东亭晓兴》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温温土炉火,

耿耿纱笼烛。

独抱一张琴,

夜入东斋宿。

窗声度残漏,

帘影浮初旭。

头痒晓梳多,

眼昏春睡足。

负暄檐宇下,

散步池塘曲。

南雁去未回,

东风来何速。

雪依瓦沟白,

草绕墙根绿。

何言万户州,

太守常幽独。

中文译文:

暖暖的土炉火,

明亮的纱帘烛光。

独自抱着一把琴,

夜晚进入东斋过夜。

窗外传来滴答声,

帘影浮动初旭阳。

头发痒,晨间梳理频繁,

眼睛昏沉,春天酣睡满足。

背负着温暖的晨阳,

在檐下散步池塘弯曲。

南方的雁儿已经飞走,

东风来临速度如何。

白雪堆积在瓦沟上,

青草绕着墙根蔓延。

怎能说万户州多么热闹,

太守常常是孤独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东斋过夜的情景。诗人在一个安静的夜晚,独自抱着琴,进入东斋宿息。他描述了房间里温暖的土炉火和明亮的纱帘烛光,表现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氛围。

诗中描写了一系列细节,如窗外滴答声和帘影在早晨阳光下漂浮,描述了清晨的宁静和温暖的气氛。诗人也提到自己头发痒,需要频繁地梳理,而春天的早晨让他的眼睛昏昏欲睡。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作者在晨光中散步的情景。他感受到东风的来临,南方的雁儿已经飞走,而白雪依然覆盖着瓦沟,青草绕着墙根茂盛。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境,他提到了太守的身份,暗示自己的寂寞与独处。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清晨的东斋中的宁静时刻。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温暖的环境中,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寂寞和孤独的情感。这首诗展现了白居易独特的感受和表达方式,表达了对生活中平凡瞬间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炉火耿耿纱笼睡足温温残漏独抱窗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