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绳伎(潞府李相公席上作)

泰陵遗乐何最珍,彩绳冉冉天仙人。

广场寒食风日好,百夫伐鼓锦臂新。

银画青绡抹云发,高处绮罗香更切。

重肩接立三四层,著屐背行仍应节。

两边丸剑渐相迎,侧身交步何轻盈。

闪然欲落却收得,万人肉上寒毛生。

危机险势无不有,倒挂纤腰学垂柳。

下来一一芙蓉姿,粉薄钿稀态转奇。

坐中还有沾巾者,曾见先皇初教时。

观绳伎(潞府李相公席上作)

《观绳伎(潞府李相公席上作)》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泰陵遗乐何最珍,

彩绳冉冉天仙人。

广场寒食风日好,

百夫伐鼓锦臂新。

银画青绡抹云发,

高处绮罗香更切。

重肩接立三四层,

著屐背行仍应节。

两边丸剑渐相迎,

侧身交步何轻盈。

闪然欲落却收得,

万人肉上寒毛生。

危机险势无不有,

倒挂纤腰学垂柳。

下来一一芙蓉姿,

粉薄钿稀态转奇。

坐中还有沾巾者,

曾见先皇初教时。

这首诗描述了一场观看绳伎表演的场景。绳伎是古代一种艺术表演形式,表演者用彩绳编织各种图案,展示技艺。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表演的瑰丽和动人之处。

诗中首先提到了泰陵遗乐,表达了诗人对这场绳伎表演的珍惜和重视。之后,诗人描绘了绳伎的动态,用词鲜明地描绘了彩绳冉冉,仿佛天仙人一般。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观众所在的广场,寒食风和阳光的美好,以及鼓乐声和闪闪发亮的锦臂,烘托了整个场景的热烈喜庆。

诗人继续用细节描写展示了绳伎表演的精彩之处,比如银画青绡的抹云发、高处飘动的绮罗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表演现场。诗人还描绘了绳伎们的动作,他们重肩接立、著屐背行,仍然保持着艺术的规范和姿态。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绳伎表演的精妙技巧,两边的绳伎渐渐交织相迎,侧身交步如行云流水,轻盈灵动。然而,在最关键的时刻,绳伎们突然把动作拉回,收得不落下去,引起了观众的身上寒毛直竖,形成高潮迭起的效果。

诗的后半部分以景物描写结束,描述了观众们的坐姿和表演者的动作态度,以及其中一些观众曾经见过先皇教授的情形。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再次强调了观众和表演者的亲密关系,以及表演所传达的威严和美丽之情。整首诗通过瑰丽的描写和形象的对比,展示了古代绳伎表演的魅力和观赏的乐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仙人彩绳绮罗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