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存子侄长吟邓都韵

江肥石没浪壮激,水瘦石露滩无声。

丛深鹿来平都重,林槁鹿去平都轻。

消息盛衰有如此,是理见处须分明。

孟叟晚年尽心作,孔圣垂老春秋成。

当知青气命於志,不同万物殊枯荣。

好向先生间心极,万里浮舟人帝城。

作者简介(阳枋)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和存子侄长吟邓都韵

诗词:《和存子侄长吟邓都韵》

江肥石没浪壮激,

水瘦石露滩无声。

丛深鹿来平都重,

林槁鹿去平都轻。

消息盛衰有如此,

是理见处须分明。

孟叟晚年尽心作,

孔圣垂老春秋成。

当知青气命於志,

不同万物殊枯荣。

好向先生间心极,

万里浮舟人帝城。

中文译文:

江水肥沃,石头被浪激荡消隐,

水流稀薄,露出石滩无声。

丛林深密,鹿群来到平原显得沉重,

林木凋零,鹿群离去平原显得轻盈。

消息的盛衰变化如此,

这是一种理性观察的见解。

孟叟晚年尽心努力创作,

孔圣皓首,春秋经纬成就斐然。

应当明白,青春的气质与命运息息相关,

万物的兴衰不尽相同。

我愿朝拜先生之间的至诚之心,

万里跋涉,乘舟至达帝都之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阳枋创作的《和存子侄长吟邓都韵》。诗中以自然景物和人事发展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兴衰、人生命运的思考和观察。

诗中以江水和石头、鹿群和林木作为意象,通过对比描绘,展示了世间事物的变化和对立。江水肥沃、浪激浑浊,与水流稀薄、石滩无声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世事兴衰的不可预测和无常性。

诗中还以鹿群来到平原和离去作为形象,表达了人事的变迁和轮回。鹿群来时平原显得沉重,而离去后平原显得轻盈,这种变化暗示了人事兴衰的无常性和无常性。

诗中提到了孟叟和孔圣,分别代表了晚年仍然全力创作和年老仍然有所成就,传达了对于智者的敬重和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向往智者的心灵境界,并表示愿意远行万里,去向帝都之城拜访先贤,以获得更高的境界与启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于时代兴衰、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表现了作者对于人生价值的探索与追求,以及对智者的敬重和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存子侄长吟邓都韵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先生万物枯荣无声不同分明消息盛衰帝城浮舟见处孟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