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十三首)

雷藏蛰虫伏,雷动蛰虫起。

虫雷不相期,冥契非人使。

英雄应有时,何异膻致蚁。

神剑无风胡,铜花蚀泥滓。

¤

作者简介(刘基)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杂诗(三十三首)

诗词:《杂诗(三十三首)》

雷藏蛰虫伏,雷动蛰虫起。

虫雷不相期,冥契非人使。

英雄应有时,何异膻致蚁。

神剑无风胡,铜花蚀泥滓。

中文译文:

雷声掩藏蛰伏的虫,雷鸣震动蛰居的虫。

虫雷相互不期待,那是天意而非人为。

英雄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就像蚁群一样井然有序。

神剑无需风助威,铜花却被泥浆腐蚀。

诗意:

这首诗通过对雷声和蛰虫的描绘,以及对英雄和蚁群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奇妙而深邃的哲理,展示了时间、命运和人事之间的微妙联系。诗中的雷声和蛰虫象征着自然界的力量和变化,而英雄和蚁群则代表着人类的行动和命运。诗人在表达这种联系时,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性和命运的不可抗拒性。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雷声和蛰虫的关系,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折射出人类的命运和行为。诗中的对比和象征意义使得诗句更具有深意和启发性。诗人通过雷声和蛰虫的对应,以及英雄和蚁群的类比,探讨了时间和命运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诗句简洁有力,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示。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思索,引发对时间和命运的思考和探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杂诗(三十三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英雄非人无风泥滓相期应有神剑蛰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