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抵鹊山前云掩扉,更甘终老脱朝衣。

晓窥青镜千峰入,暮倚长松独鹤归。

云里引来泉脉细,雨中移得药苗肥。

何须一箸鲈鱼脍,始挂孤帆问钓矶。

作者简介(吴融)

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即事

《即事》

抵鹊山前云掩扉,

更甘终老脱朝衣。

晓窥青镜千峰入,

暮倚长松独鹤归。

云里引来泉脉细,

雨中移得药苗肥。

何须一箸鲈鱼脍,

始挂孤帆问钓矶。

译文:

来到鹊山前掩住门,

宁愿终老不穿朝衣。

早晨窥视青色镜子,

看千峰融入其中。

黄昏倚着高大的松树,

独鹤飞回归巢里。

从云端引来一条小溪,

在雨中移动种植的草苗生得肥。

何必用筷子吃鲈鱼肉,

只为远离喧嚣去问渔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静自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早晨和黄昏的山水景色,以及自然的流动,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抵达鹊山前,意味着他要进入大自然遥远而宁静的地方,离开尘世喧嚣。诗人宁愿终老不穿朝服,显示了他对尘世繁华的厌倦。

诗人早晨窥视着峰峦,晚上倚着松树,观赏独鹤归巢,渲染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钦慕。描写中细节的运用,增强了读者对山水和自然的真实感受。

诗末两句“何必一箸鲈鱼脍,始挂孤帆问钓矶”,表达了诗人的态度,他宁愿远离世俗,追求内心的宁静。通过钓鱼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放下尘世欲望的心态。整首诗意境宁静自然,展现了唐代山水田园的意境,也表达了诗人对纷扰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由宁静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何须朝衣终老引来鲈鱼脍晓窥云掩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