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丞知广济军

钩盾從来司六尚,上林寻见惣三官。

颁条忽去凭熊轼,赐对还曾近露盘。

民瘼乍求应有术,天伦少别不成欢。

陶朱旧邑无多远,魏阙归心且自宽。

作者简介(杨亿)

杨亿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李殿丞知广济军

诗词:《李殿丞知广济军》

朝代:宋代

作者:杨亿

钩盾從来司六尚,

上林寻见惣三官。

颁条忽去凭熊轼,

赐对还曾近露盘。

民瘼乍求应有术,

天伦少别不成欢。

陶朱旧邑无多远,

魏阙归心且自宽。

中文译文:

钩盾自古都是兵器的首选,

在上林中寻找却遇到了三官总管。

命令突然撤销,倚靠熊轼的职位,

宠赏的机会曾近在眼前。

民众的苦难刚刚开始,需要有相应的策略,

天伦之间的分离无法带来欢乐。

陶朱旧邑并不遥远,

回到魏阙,心境也能自我宽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亿所作,以写实手法展现了官场的变幻和人情的离合。

诗的开头描述了钩盾作为兵器的重要地位,表明它一直是军队中的首选。然后诗人提到在上林(指宫廷)中,他遇到了三官总管(指李殿丞),暗示了官场中的权谋和权力斗争。

接着,诗人突然改变了主题,转而谈论民众的苦难和人情的离合。他说命令突然撤销,宠赏的机会也瞬间消失,这可能暗示了官场的不稳定性,人们的命运受到政治权力的左右。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关切,认为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来解决问题。他同时描述了天伦之间的分离无法带来真正的欢乐,强调了人情的离合之苦。

最后两句提到了陶朱旧邑,指的是诗人所在的故乡。他希望能够回到故乡,心境得以宽慰。魏阙是指官场,归心且自宽表达了诗人对回归本心、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钩盾、官场、民众苦难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宋代官场的复杂和人情冷暖。诗人以冷静的观察和深刻的洞察力,传递出对官场权谋的思考和对人伦之间关系的关注,表达了对回归本真和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殿丞知广济军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不成归心多远应有魏阙露盘民瘼天伦寻见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