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

入夜风收雨,迟明暖酿霜。

人穷髭易白,地瘦叶先黄。

绣眼语丛竹,画眉啼断岗。

炊烟犹尘动,吾亦起歌商。

作者简介(洪咨夔)

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晨起

《晨起》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晨起

入夜风收雨,

夜晚的风把雨收拢,

迟明暖酿霜。

黎明迟迟,温暖酝酿霜雾。

人穷髭易白,

穷人白发易生,

地瘦叶先黄。

土地贫瘠,叶子先变黄。

绣眼语丛竹,

眉眼如绣的人在丛竹中说话,

画眉啼断岗。

画眉的女子哭泣声断绝了山岗。

炊烟犹尘动,

炊烟还在尘土中飘动,

吾亦起歌商。

我也起来唱歌作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清晨时刻的景象,以及一些与之相关的意象,通过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哲理。

诗的开头描述了夜晚的风收拢雨水,暖意渐生,这是一种转变的开始,似乎暗示着希望和新的开始。接着,诗人通过描述人的生活和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人事无常、环境变迁的主题。

第二句中的“人穷髭易白,地瘦叶先黄”通过对人与自然的对比,表现了贫穷和困苦的现实。穷人容易变白发,土地贫瘠的迹象先于其他地方显现,这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触动和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写眉眼如绣的人在竹丛中交谈和画眉女子的哭泣声,表现了情感的复杂和人世间的喜怒哀乐。这里的景物描写与人情交织,显现出人们在艰难环境中的情感体验。

最后两句“炊烟犹尘动,吾亦起歌商”,诗人以自身为例,表达了面对困境和艰难生活时的积极态度。炊烟飘动的意象象征着生活的繁忙与尘嚣,而诗人却选择以歌舞来表达内心的豁达和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命运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悟。虽然生活中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诗人通过歌唱和乐观的态度,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对困境的超越。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具有一定的哲理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晨起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画眉炊烟绣眼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