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传灯录

呷著声闻酒便狂,它州浪走不还乡。

谁曾缚汝安用解,彼目无创勿误伤。

探月拾针传妄语,安居暇食赖先王。

但令时世如三代,达磨从它向面墙。

作者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题传灯录

《题传灯录》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司马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呷著声闻酒便狂,

喝着名闻遐迩的美酒,心情变得狂放,

它州浪走不还乡。

漂泊在外,无法回到故乡。

谁曾缚汝安用解,

谁曾束缚你,让你无法自由,

彼目无创勿误伤。

那双眼睛没有伤痕,不要误伤它。

探月拾针传妄语,

试图触摸月亮,捡起针尖,传递虚妄的言语,

安居暇食赖先王。

安居乐业,满足于平凡的生活,依赖着先王的智慧。

但令时世如三代,

然而,时代仍然如同过去的三代一样,

达磨从它向面墙。

达磨面对着墙壁,寻求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漂泊在外的人的心境,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束缚的反抗。作者通过对酒、故乡、自由和平凡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中的达磨面壁形象,象征着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脱尘世的境界。整首诗词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题传灯录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还乡时世达磨妄语彼目无创误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