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甲申岁闰月游焦山

荒村日晴雪犹积,系缆焦公山下石。

江翻断崖石破碎,瘞鹤千年有遗迹。

瘦藤百级跻上方,浮玉南北法中央。

樯午如林出烟浦,酒船远与帆低昂。

老鸱盘风舞江南,杀气淮南望中见。

神龙只合水底眠,为洗乾坤起雷电。

观音岩前竹十寻,大士不死知此心。

醉归更唤殷七七,賸种好花开鹤林。

作者简介(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隆兴甲申岁闰月游焦山

《隆兴甲申岁闰月游焦山》是宋代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荒村日晴雪犹积,

系缆焦公山下石。

江翻断崖石破碎,

瘞鹤千年有遗迹。

瘦藤百级跻上方,

浮玉南北法中央。

樯午如林出烟浦,

酒船远与帆低昂。

老鸱盘风舞江南,

杀气淮南望中见。

神龙只合水底眠,

为洗乾坤起雷电。

观音岩前竹十寻,

大士不死知此心。

醉归更唤殷七七,

賸种好花开鹤林。

译文:

偏僻的村庄,白天晴朗,积雪未融,

系缆在焦公山下的石头上。

江水翻涌,断崖上的石头破碎,

埋葬的仙鹤留下了千年的痕迹。

瘦弱的藤蔓攀爬上百级台阶,

浮玉山分隔南北,法像位于中央。

船桅如林,从烟浦驶出,

酒船在远处,帆高低飘扬。

老鸱盘旋飞舞在江南,

淮南的杀气在远处可见。

神龙只能躲藏在水底沉睡,

为了净化天地而引发雷电。

观音岩前的竹子高达十尺,

大士舍命不离开这份心境。

喝醉回家,再次唤醒殷七七,

留下种子,在鹤林中绽放美丽花朵。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景象宏伟、意境深远的山水画面。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寓意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诗的开头以冬日的雪景为背景,描绘了雪尚未融化的冷冽景象,同时提到了焦公山下的石头,暗示着山水环境的荒凉和质朴。

接着,诗中出现了江水和断崖,揭示了大自然的磅礴力量和无情变幻。瘞鹤千年有遗迹的描述,暗喻了古老文化的传承和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随后的描写中,瘦藤百级跻上方,浮玉南北法中央等词句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自然规律的思考。樯午如林出烟浦,酒船远与帆低昂,生动地描绘了水上的繁忙场景,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的互动。

诗的后半部分以老鸱盘旋飞舞和杀气淮南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对人类行为的批判。神龙只合水底眠,为洗干坤起雷电,暗示了神龙在深处潜伏,随时准备清除邪恶和恢复秩序。

最后几句诗中,观音岩前的竹子和大士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修身养性和追求永恒的信仰。醉归更唤殷七七,賸种好花开鹤林,呼应了开篇的焦山,传递了希望和美好的寓意。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和自然元素,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通过隐喻和象征手法,诗中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关注。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才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隆兴甲申岁闰月游焦山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中央遗迹烟浦如林瘦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