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宁海二首

地至东南尽,城孤邑屡迁。

行山云作路,累石海为田。

蜃炭村村白,棕林树树圆。

桃源名更美,何处有神仙?

初至宁海二首

《初至宁海二首》是元代诗人黄溍创作的一首诗词。此诗描绘了作者初次到达宁海的景象,以及对那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桃源般的仙境的向往。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初至宁海二首

地至东南尽,城孤邑屡迁。

行山云作路,累石海为田。

蜃炭村村白,棕林树树圆。

桃源名更美,何处有神仙?

译文:

到达宁海的前方已是东南边陲,城池孤立,城邑频繁迁徙。

行走在山间,云雾似乎成了道路,层层叠叠的石头似海成了田地。

蜃楼和炭火的村庄一个个苍白,棕林中的树木一个个圆满。

桃源的名字更加美丽,但何处才有仙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初到宁海的情景。宁海位于东南边陲,城池孤立,城邑频繁迁徙,给人一种边疆的荒凉感。然而,作者通过描绘自然山水的壮美和神奇景观,表达了对仙境般桃源之地的向往。他提到了蜃楼和炭火的村庄,形容宁海的景色苍白而神秘。棕林中的树木则象征着生机和丰盈。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桃源之地是否存在,是否有仙人居住,表达了对理想乡的追求和对仙境的憧憬。

赏析:

黄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宁海的壮美景色和桃源般的仙境之梦。通过描写山间云雾、石头海、蜃楼村庄和棕林树木,他创造出一幅虚实结合、美不胜收的画面。诗人以东南边陲的城池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摹,表达了对理想乡的向往和对仙境的憧憬。整首诗意境融洽,情感真挚,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元代文人追求自然和理想世界的心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初至宁海二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