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梦上人归京

伊余龙钟归海涯,千山万水情自怡。

梦公别我还上国,江边惨执行迟迟。

向我道云中觅伴未得伴,又示我数首新诗尽是诗。

只恐不如此,若如此如此,即须天子知。

萧萧金吹荆门口,槐菊斗黄落叶走。

前程胜事未可涯,但恐圭峰难入手。

莲峰掌记韩拾遗,雁行雍穆世所稀。

二十年前即别离,凭师一话吟朝饥。

作者简介(贯休)

贯休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送梦上人归京

诗词的中文译文:

送梦上人归京

我与梦中人相别离,

千山万水中情自怡。

梦中公子别我去向京城,

江边守候之刻纷纷拖延。

告诉我在云中寻觅伴侣的计划尚未有果,

还给我展示了数首新的诗作,但尽是诗言诗语。

我只担心无法做到这一点,

若是如此,如此,

当然需要皇帝知晓。

金色秋风轻送诗声,

槐树和菊花舞黄叶离去。

前方的道路尚不可限量,

只怕游刃有余的圭峰难以攀登。

莲峰掌印是韩拾遗,

雁行行进的少有堂皇气景。

二十年前我们便分离,

任以老师一番话唤起饥饿的早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贯休的《送梦上人归京》,以作者与梦中人分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的深切感受和不舍之情。

诗人以自己与梦中人的别离为切入点,借山水之间的自然景观来表达个人情感。他在别离时感到情绪愉悦,但又因无法与梦中人共同寻觅伴侣而痛苦。此外,诗中还展示了一些新的诗作,但诗人对自己的表现持怀疑态度。

诗人通过金色秋风、槐树与菊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前途未知的担忧。他担心自己无法达到圭峰的高度,也暗示了自己对未来的考验和挑战。

最后几句诗中提到了莲峰掌记韩拾遗和雁行的意象,转而回忆起诗人与梦中人二十年前的别离,以及他受到老师激励的经历。

整首诗以别离为主题,通过山水景观和自然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诗人对未来的迷惘和困惑在诗中得到了体现,同时也表现出对师长的感激之情。整首诗以优美的词句描绘了情感的起伏和思考的深度,充满了梦幻与迷离的意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自怡执行未得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