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雨晴闲步涧边沙,行入荒林闻乱鸦。

寒食清明惊客意,暖风迟日醉梨花。

书生投老王官谷,壮士偷生漂母家。

不用秋千与蹴踘,只将诗句答年华。

作者简介(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清明

《清明》

雨晴闲步涧边沙,

行入荒林闻乱鸦。

寒食清明惊客意,

暖风迟日醉梨花。

书生投老王官谷,

壮士偷生漂母家。

不用秋千与蹴踘,

只将诗句答年华。

中文译文:

雨过天晴,我在溪边的沙地上悠闲地散步,

走进荒凉的林中,听到鸦雀的喧闹声。

在寒食和清明时节,让客人们感到惊讶和思索,

温暖的风儿迟迟吹过,梨花在醉人的阳光下绽放。

有些书生投奔老王的官府,过着平凡的生活,

还有些壮士悄悄地逃离家乡,流浪他乡。

不需要秋千和蹴踘这些娱乐方式,

只需要用诗句来回应时光的流转。

诗意和赏析:

《清明》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的描绘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雨过天晴后的宁静景象,诗人在涧边的沙地上悠闲地散步,走进荒凉的林中,听到乱鸦的喧闹声。这些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清明时节的宁静与生机。

诗中提到的寒食和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诗人通过寒食和清明这两个节日,表达了客人们在这个时节所感受到的惊讶和思索。

接着,诗人描绘了温暖的风儿迟迟吹过,醉人的梨花在阳光下绽放。这里的暖风和醉人的梨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愉悦和喜悦的感受。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书生和壮士的境遇。书生投奔老王的官府,过着平凡的生活,而壮士则选择了逃离家乡,漂泊他乡。这里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官宦和逍遥,传达了对人生选择和价值观的思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观点,他认为人生并不需要繁琐的娱乐方式,而是可以通过写诗来回应时光的流转。这是对诗歌创作的肯定,也是对心灵追求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整首诗词以清明时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生活,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选择的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手法,使读者在感受到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够对人生的变迁和选择产生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清明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秋千暖风壮士书生梨花寒食不用闲步年华漂母诗句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