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

未塞谊人夺,何言讼赋收。

皇心虽恻隐,蓬户或焦愁。

为吏空多禄,无人能此忧,知君坐公府,他日富民侯。

作者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田家

《田家》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未塞谊人夺,何言诉赋收。

皇心虽恻隐,蓬户或焦愁。

为吏空多禄,无人能此忧,

知君坐公府,他日富民侯。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田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官员的期望。诗中提到了一位谊人(指朋友)因为未能得到自己应得的土地而感到失落和愤怒,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关注。虽然皇帝心怀悲悯,但是普通百姓的生活仍然困苦,他们的房屋可能因为贫困而破旧。诗中还提到了为官的人虽然有丰厚的薪水,但是却无法理解普通人的苦难。最后,作者寄望于那些能够在公府中坐镇的官员,希望他们能够在未来成为富有的民侯,从而改善人民的生活。

赏析:

《田家》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普通人的苦难。作者通过对田家的描绘,展示了社会阶层的差异和贫富不均的现实。诗中的对比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普通人的困境和对官员的期望。诗词的结尾给人以希望,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社会公平和人民幸福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田家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知君无人能恻隐公府蓬户焦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