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壬子初度)

对垂弧、引觞一笑,凄凉薄分天赋。

丁年驰骛弓刀后,报国孤忠自许。

堪叹处。

今老矣,强颜犹踵邯郸步。

安能远举。

谩目送征鸿,梦劳胡蝶,无计便归去。

清闲禄,旧说天公靳予。

何时松菊村墅。

生非燕颔鸢肩相,岂是觚棱鹓鹭。

收拾取。

休直似、文渊定远空怀土。

阿戎可语。

待乞得身还,屏伊世累,甘受作诗苦。

作者简介(李曾伯)

李曾伯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摸鱼儿(壬子初度)

诗词: 《摸鱼儿(壬子初度)》

朝代: 宋代

作者: 李曾伯

摸鱼儿,摸鱼儿,

桃源一笑凄凉薄。

丁年驰骛弓刀后,

报国孤忠自许。

堪叹处,今老矣,

强颜犹踵邯郸步。

安能远举,谩目送征鸿,

梦劳胡蝶,无计便归去。

清闲禄,旧说天公靳予。

何时松菊村墅。

生非燕颔鸢肩相,

岂是觚棱鹓鹭。

收拾取,休直似,

文渊定远空怀土。

阿戎可语,待乞得身还,

屏伊世累,甘受作诗苦。

中文译文:

摸鱼儿啊,摸鱼儿,

桃源中微笑,凄凉而薄弱。

在丁年驰骛于弓刀之后,

为国家报效,自认为孤忠。

可叹之处,如今已老,

勉强保持着邯郸步伐。

怎能远行?只能眼送征途上的雁鸿,

梦中劳累如胡蝶,无法寻得归途。

清闲的福分,从前有传说是天神给予的。

何时能在松树和菊花的村庄里?

我生来不是燕子的颔下,鹰的肩膀,

怎能与觚棱、鹓鹭相比。

整理行装吧,休息一下,

像文渊明、定远那样怀念故土。

等待乞求重返故园,

摒弃凡世的纷扰,甘心承受写诗的辛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摸鱼儿(壬子初度)》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作品。诗人以摸鱼儿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在世俗纷扰中的心境。

诗中的摸鱼儿可以理解为追求清闲自在的意象,而桃源则象征理想的世界。诗人在追求理想、为国家奋斗的过程中,感叹岁月的流转,自己已年老体衰,难以远行。他用"强颜犹踵邯郸步"来形容自己虽然勉力支撑,却只能在原地徘徊,无法迈出更大的步伐。

诗人对于现实的无奈和迷茫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对逐梦的征程,他感到力不从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征鸿远去,自己却无计可施,无法回归到梦中的桃源。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清闲禄为比喻,表达了对安逸宁静生活向往的心情。他希望能够居住在松树和菊花装点的村庄里,远离世俗的纷扰。然而,他自知生来不具备燕子的灵活和飞翔、鹰的威武和高傲,无法与觚棱和鹓鹭相比,因而只能在想象中实现这样的安逸生活。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故土、远离世俗的渴望,他希望能够摒弃现实的束缚,回到他所向往的清静境地。诗人自称"阿戎",表示自己言辞简单而朴素,与尘世的纷扰无关,期待能够重获自由,并心甘情愿承受写诗的苦楚。

整首诗以自省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境况的无奈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通过摸鱼儿的形象和诗人内心的呼唤,展示了对自由、清闲和远离尘嚣的追求。诗人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迷茫,使得这首诗具有沉重而深刻的思考意味,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和挣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凄凉一笑报国自许天赋强颜驰骛引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