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知县赴蕲州广济

江头雪斋冰河折,日照江光动春色。

青丝快马踏香泥,画鼓方舟送行客。

已惊柳叶大如指,忽见梅花飞著额。

草根青软湿鍼氈,枝头绿淡摇金碧。

眼看客子过淮南,春逐樯竿起江北。

客帆渐远春渐深,一路浓香慰行役。

县知上日春更好,桃李漫山献红白。

何时我亦不沧浪,把酒兰亭访今昔。

送李知县赴蕲州广济

《送李知县赴蕲州广济》是宋代文人项安世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江头雪斋冰河折,

日照江光动春色。

青丝快马踏香泥,

画鼓方舟送行客。

已惊柳叶大如指,

忽见梅花飞著额。

草根青软湿鍼氈,

枝头绿淡摇金碧。

眼看客子过淮南,

春逐樯竿起江北。

客帆渐远春渐深,

一路浓香慰行役。

县知上日春更好,

桃李漫山献红白。

何时我亦不沧浪,

把酒兰亭访今昔。

译文:

江边的雪斋折断了冰河,

阳光照在江面上,春色动人。

青丝缰绳上的快马踏过芳泥,

画船上的鼓声送行客。

柳叶已经长得像手指一样大,

突然看见梅花飞落在额前。

草根湿润柔软,像湿氈一样,

枝头的绿色淡淡地摇曳着金碧光芒。

眼睁睁看着客人穿过淮南,

春天沿着船桅向江北升起。

客船渐行渐远,春意渐浓,

一路上浓郁的花香慰劳着行旅之人。

县知春天变得更加美好,

桃花李花红白相间,漫山遍野。

何时我也能不再受沧浪之苦,

举杯邀约,在兰亭中畅谈过去和现在。

诗意和赏析:

《送李知县赴蕲州广济》以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江头冰河折断、江光映照下的春色,以及快马踏过香泥、画船送别客人的情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人通过柳叶、梅花等形象的突现,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惊讶和留恋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意象描写,如青丝、绿淡、金碧等,将自然景色与情感相融合,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通过江南春景的描绘和离别场景的刻画,诗人将友情和离别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县知春天更好、桃李花开的景象来对比自身的心境,抒发了自己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人希望能够摆脱尘世的烦恼,回到兰亭,与友人共饮,畅叙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情怀。

《送李知县赴蕲州广济》是宋代文人项安世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赏析和中文译文。

江头雪斋冰河折,

日照江光动春色。

青丝快马踏香泥,

画鼓方舟送行客。

已惊柳叶大如指,

忽见梅花飞著额。

草根青软湿鍼氈,

枝头绿淡摇金碧。

眼看客子过淮南,

春逐樯竿起江北。

客帆渐远春渐深,

一路浓香慰行役。

县知上日春更好,

桃李漫山献红白。

何时我亦不沧浪,

把酒兰亭访今昔。

译文:

江边的雪斋冰河折断,

阳光照耀江水,春景动人。

青丝缰绳上的快马踩着香泥,

画船上的鼓声送别行客。

已经惊动了柳树叶,大得如同手指,

突然看见梅花飘落在额前。

草根青翠柔软,湿润如鍼氈,

枝头绿意淡淡,摇曳着金碧光芒。

眼睁睁看着客人渡过淮南,

春天紧随船桅而起,向江北扩展。

客船逐渐远去,春意渐浓,

一路上浓郁的花香慰劳行旅之人。

县令上日子更加美好,

桃花李花漫山献上红白花朵。

何时我也能不再受沧浪之苦,

举杯邀约,在兰亭中探访过去和现在。

赏析:

《送李知县赴蕲州广济》以描绘春日离别的场景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感伤之情。

诗中以江头雪斋为起点,描述了冰河断裂的景象,展现了春光明媚的氛围。快马踏过香泥,画船上的鼓声送别行客,表达了离别之情。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柳叶和梅花,以及草根和枝头的形象,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惊讶和留恋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则以县令生活美好、桃李花开的景象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人希望能够摆脱尘世的烦恼,回到兰亭,与友人共饮,畅叙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情怀。

整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人情离别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望,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情感交流的渴望。整首诗意境优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李知县赴蕲州广济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春色送行枝头梅花青丝草根柳叶方舟快马画鼓金碧雪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