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一作乌栖曲)

绕树哑哑惊复栖,含烟碧树高枝齐。

月明露湿枝亦滑,城上女墙西月低。

愁人出户听乌啼,团团明月堕墙西。

月中有桂树,日中有伴侣。

何不上天去,一声啼到曙。

作者简介(刘商)

刘商,唐代诗人、画家,字子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大历(七六六至七七九)间进士。官礼部郎中。能文善画,诗以乐府见长。刘商的诗歌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这是他罢庐州合肥县令后所作,约写于大历四五年(769——770)。《唐才子传》卷四说他“拟蔡淡《胡笳曲》,脍炙当时”。《全唐诗》收录有刘商的很多诗歌。

乌夜啼(一作乌栖曲)

《乌夜啼(一作乌栖曲)》是唐代诗人刘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乌夜啼(一作乌栖曲)

绕树哑哑惊复栖,

含烟碧树高枝齐。

月明露湿枝亦滑,

城上女墙西月低。

愁人出户听乌啼,

团团明月堕墙西。

月中有桂树,

日中有伴侣。

何不上天去,

一声啼到曙。

中文译文:

黑乌在夜晚啼叫,

绕着树上哑哑地惊动而再次栖息。

含着烟雾的碧树高高地长满枝桠,

月明时露水湿润,枝干也变得滑溜。

城墙上的女墙西边月亮低垂。

忧愁的人从家中走出来,听着乌鸦的啼叫,

圆圆的明月从墙上西边降落。

月亮中有桂树,

白天中有伴侣相伴。

何不飞上天空去,

一声啼叫迎接黎明的到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黑乌(乌鸦)在夜晚的啼叫为主题,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景象。乌鸦围绕树上飞舞,发出沙哑的叫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又重新栖息在树上。树上的枝桠长得很高,充满了烟雾般的绿色,月亮明亮时,露水滋润着枝干,使其变得滑溜。城墙上的女墙西边的月亮低垂,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诗中的“愁人”听着乌鸦的啼叫,走出家门,仰望着城墙上的明月,思绪万千。月亮中有桂树,白天中有伴侣相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忧愁。最后,诗人构思了一个意境,希望自己能够像乌鸦一样自由地飞上天空,在黎明时分发出一声啼叫,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由的向往。乌鸦的啼叫和月亮的低垂形成了一种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情感。整首诗意蕴含深远,给人以思考和遐想的空间,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月明明月碧树桂树出户伴侣哑哑高枝乌啼愁人惊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