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梵一翁双清轩

上人碧云房,苔地不盈丈。

古石六七株,修竹覆其上。

石兄既奇秀,竹君亦高尚。

岁晚永相依,屹不染尘坱。

方参香严师,曾识牛丞相。

解鞍时一息,吾其得閒放。

题西梵一翁双清轩

《题西梵一翁双清轩》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居住在碧云房的僧人,以及他身边的苔地、古石和修竹。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上人碧云房,

苔地不盈丈。

古石六七株,

修竹覆其上。

石兄既奇秀,

竹君亦高尚。

岁晚永相依,

屹不染尘坱。

方参香严师,

曾识牛丞相。

解鞍时一息,

吾其得闲放。

译文:

住在碧云房的上人,

地面上长满了不足一丈的苔藓。

有六七株古老的石头,

上面覆盖着修竹。

这些石头兄弟非常奇秀,

修竹也同样高尚。

岁月晚年,它们永远相依,

屹立不倒,不被尘埃所染。

这位方参香严的师父,

曾经认识牛丞相。

解下马鞍时稍作休息,

我也得到了一些闲暇。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居僧人的景象,通过对碧云房、苔地、古石和修竹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宁静、恬淡的生活状态。碧云房代表僧人居住的地方,整个环境清幽而宜人。苔地的出现暗示这个地方已经很久没有人踏足,与僧人追求超脱尘世的心境相呼应。

古石和修竹则成为诗中的主角,它们被赋予人的特质,与诗人进行了一种微妙的交流。石兄既奇秀,展示了石头的独特之美;竹君亦高尚,彰显了修竹的高贵品质。这种赋予自然物象人性特质的手法,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高境界的追求。

岁晚永相依,屹不染尘坱,表达了石头和竹子的坚韧不拔、不受凡尘之累的特质。它们在岁月的洗礼中依然屹立不倒,没有被尘埃所玷污。这种形象化的描写,也可理解为诗人对修行者追求清净心灵、超越世俗纷扰的期许。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自己,他是方参香严师的弟子,曾经认识牛丞相(指牛希济,仇远的一位老师)。解鞍时一息,吾其得闲放,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闲适和自由。这种闲放状态,也是一种修行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于宁静、自由的追求。

总之,仇远的《题西梵一翁双清轩》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恬淡的生活态度。诗中通过古石和修竹的人性化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高境界的追求。同时,诗人自身的描写也展示了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的闲适和自由。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渲染了一幅宁静雅致的山居画面,使人沉浸其中,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净化。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题西梵一翁双清轩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碧云解鞍岁晚丞相相依古石上人石兄奇秀高尚严师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