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郎中挽辞二首

卷卷繐帷轻,空堂昼哭声。

衣冠遗故物,杯案若平生。

白马有悲送,赤车非古行。

低徊九原日,光景在铭旌。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葛郎中挽辞二首

诗词:《葛郎中挽辞二首》

卷卷繐帷轻,

空堂昼哭声。

衣冠遗故物,

杯案若平生。

白马有悲送,

赤车非古行。

低徊九原日,

光景在铭旌。

中文译文:

卷卷轻薄的帷幕,

空荡的大厅中传来白天的哭声。

衣冠、遗留下的故物,

酒杯案头宛如平日一般。

一匹白马悲伤地送行,

红色车子驶离,非古时的行列。

低头漫步于九原之地,

辉煌景象在铭记的旌旗上。

诗意:

这首诗词是王安石在宋代所写,题为《葛郎中挽辞二首》。诗中表达了对已逝去的友人葛郎中的悼念和离别之情。诗人描绘了一个空荡的大厅,其中响起了白天的哭声,衣冠和故物遗留在那里,仿佛时间静止。白马悲伤地送行,红色的车子离去,与古时的行列不同。诗人自己黯然地漫步在九原之地,回忆着过去的辉煌景象,这些景象在铭记的旌旗上永存。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思念和离别之痛。通过描绘空荡的大厅和哭声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逝者的悼念之情。诗中的白马和红车象征着送行和离别,与古代的行列相比,显得格外凄凉。诗人的低徊于九原之地,表达了他对过去辉煌时光的回忆和思考。整首诗以简洁而雄浑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悲伤和对逝去岁月的追忆,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葛郎中挽辞二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光景衣冠平生白马空堂哭声低徊故物铭旌赤车杯案有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