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角簟

角簟工夫已到头,夏来全占满床秋。

若言保惜归华屋,只合封题寄列侯。

学卷晓冰长怕绽,解铺寒水不教流。

蒲桃锦是潇湘底,曾得王孙价倍酬。

作者简介(曹松)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白角簟

白角簟

曹松

角簟工夫已到头,

夏来全占满床秋。

若言保惜归华屋,

只合封题寄列侯。

学卷晓冰长怕绽,

解铺寒水不教流。

蒲桃锦是潇湘底,

曾得王孙价倍酬。

中文译文:

白角簟的制作技艺已经尽善尽美,

夏日里遮挡热气,满床尽是凉意。

如果说为了保存这宝贵的簟子,

不如封题献给高官显贵。

书卷如同清晨的霜,常怕破损,

铺开的簟子冷水却始终不肯流淌。

蒲桃锦织成的簟子如同潇湘江底下的花朵,

曾得到王孙的高价回报。

诗意与赏析:

《白角簟》是一首描写簟子(一种床上用品)的诗歌。诗中以唐代曹松杰出的艺术才华,表达了对于角簟和书籍的珍惜之情。

首先,诗中“角簟工夫已到头”,形容了簟子制作工艺的完美。簟子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重要的床上用品,白色而透明的象牙粉末制成的簟,更是上品。诗中描写的角簟“工夫已到头”,即说明其制作精良,无可挑剔。

其次,诗中通过描写簟子夏日遮挡炎热,秋日带来凉意的特性,展现了其实用价值。簟子在夏日可以降温,让人舒适;而在秋天,它则带来清凉和舒适的感觉。

然后,诗人提到了保存簟子的重要性,并将其寓意写进诗中,提到“保惜归华屋”,意味着守护和保存好这件珍宝。并以高官显贵的“列侯”,来象征簟子的珍贵和重要性。

最后,诗中用“书卷晓冰长怕绽”和“解铺寒水不教流”来比喻书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的珍视。诗人称书卷为“晓冰”,暗指书籍的清冷,又称其为“解铺寒水”,形象地表达了书本寒冷的外在性质与冷知识的不畅怀。

整首诗通过对簟子和书籍的表达,凸显了物品的精湛制作工艺和实用价值,同时反映了作者珍视传统文化和学识的态度。这一题材的选择,也彰显了唐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王孙工夫潇湘到头列侯寒水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