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镜见须髯消落为之流涕

万里飘零一毫,满前风影恨滔滔。

泪如杜宇喉中血,须似苏郎节上旄。

今日形骸迟一死,向来事业竟徒劳。

青山是我安魂处,清梦时时赋大刀。

作者简介(文天祥)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览镜见须髯消落为之流涕

《览镜见须髯消落为之流涕》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万里飘零一毫,

满前风影恨滔滔。

泪如杜宇喉中血,

须似苏郎节上旄。

今日形骸迟一死,

向来事业竟徒劳。

青山是我安魂处,

清梦时时赋大刀。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文天祥的忧愤之情。他以自己的形象为切入点,表达了对国家沦陷和自身事业失败的悲愤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自己的形象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反思。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我为主题,通过对自身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沦陷和个人事业失败的悲愤之情。诗中的"万里飘零一毫"和"满前风影恨滔滔"描绘了作者在动荡的时代中的孤独和无助感。"泪如杜宇喉中血"和"须似苏郎节上旄"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自身事业的无奈和徒劳感。"今日形骸迟一死,向来事业竟徒劳"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一生奋斗的结果的无奈和失望。最后两句"青山是我安魂处,清梦时时赋大刀"则表达了作者对家国的深情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词以自身为切入点,通过对自身形象和内心感受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反思。它展现了作者的忧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这首诗词以其深情和激昂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反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览镜见须髯消落为之流涕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青山飘零大刀徒劳事业滔滔形骸风影安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