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

灵场奔走尚无功,去马来车道不通。

风助乱云阴更密,水争高岸气尤雄。

平时沟洫今多废,下户京囷久已空。

肉食自嗟何所报,古人忧国愿年丰。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苦雨

诗词:《苦雨》

作者:王安石(宋代)

灵场奔走尚无功,

去马来车道不通。

风助乱云阴更密,

水争高岸气尤雄。

平时沟洫今多废,

下户京囷久已空。

肉食自嗟何所报,

古人忧国愿年丰。

中文译文:

在灵场奔走尚未有所成就,

去马来车道却不通畅。

风助乱云使天空更加阴沉,

水争夺高岸,气势尤为雄壮。

平日里的沟渠和水道如今多已废弃,

下户的粮仓和京城的仓囷久已空虚。

肉食的供应让人惋惜,不知何处寻求报答,

古人为国家的忧虑,愿望丰收年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物质匮乏的景象,以表达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期望。

首先,诗中描述了灵场奔走却无所成的情景,暗示了人们的辛勤努力却未能获得应有的回报,反映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困境和挫折感。

其次,诗中提到的去马来车道不通,风助乱云阴更密,水争高岸气尤雄等形象的描绘,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不利因素的累积,给人一种压抑和困顿的感觉。

接着,诗中描绘了平时的沟渠废弃、粮仓空虚的景象,折射出社会秩序的破败和物质供应的匮乏,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的困难和萧条。

最后,作者通过提到肉食自嗟何所报以及古人忧国愿年丰,表达了对人们生活困苦的感叹和对国家兴旺的期望。诗中以个体生活的困顿和国家繁荣之间建立了对比,凸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总的来说,《苦雨》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社会的困境、自然的恶劣和人们的期望,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繁荣的渴望,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社会批判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苦雨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古人忧国不通奔走无功肉食沟洫车道下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