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已,无心即了”之句,戏作是词答之

见处莫教认著,无心慎勿沈空。

本无背面与初终。

说了还同说梦。

欲识芗林居士,真成渔父家风。

收丝垂钓月明中。

总是神通妙用。

作者简介(向子諲)

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西江月

《西江月》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向子諲。这首诗词以"已,无心即了"这句话为开头,戏谑地作为回答。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江的月亮

已经,无心即了。

这句话是对你的回答,

不要认真对待,

不要陷入虚空中。

本来没有背面和初终,

说了还像在说梦。

如果你想了解芗林居士,

真正成为他的家风,

就要细心地垂钓,

在月光下收丝。

总是运用神通妙法。

诗意和赏析:

《西江月》这首诗词以幽默的方式回答了某人的问题。诗人开篇写道:"已,无心即了",意思是诗人已经无心回答问题,不愿认真对待。接着,诗人告诫对方不要过于沉迷虚空的问题,不要迷失在琐碎的细节中。诗人强调,事物本来没有明确的背面或终点,所以对于某些问题的回答就像在说梦话一样。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了芗林居士。芗林居士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代表了虚幻世界中的智者。诗人暗示,如果你想了解芗林居士,就要学会细心地垂钓,在静谧的月光下收起鱼线,这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最后,诗人总结说,芗林居士总是能够运用神奇的能力和智慧。

整首诗词以戏谑和幽默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于问题和现实世界的一种超然态度。诗人以芗林居士为象征,探讨了人们在追求智慧和真理的过程中应保持的心态和修行方式。通过这种调侃和玩笑,诗人传达了一种豁达洒脱的生活观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越。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月明垂钓渔父无心家风神通慎勿见处妙用沈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