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刘寺次林子长郎中韵

琳琅触目聚潜郎,假日相携入酒乡。

小凭笋舆穿野径,却寻萧寺涉修廊。

意行尘外襟怀爽,身坐梅边笑语香。

头白倦游休叹息,喜迎一线日华长。

作者简介(王炎)

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游刘寺次林子长郎中韵

《游刘寺次林子长郎中韵》是宋代王炎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琳琅触目聚潜郎,

假日相携入酒乡。

小凭笋舆穿野径,

却寻萧寺涉修廊。

意行尘外襟怀爽,

身坐梅边笑语香。

头白倦游休叹息,

喜迎一线日华长。

译文:

美丽的景色汇聚在潜郎眼前,

我们在假日一起来到酒乡。

乘坐竹编的车子穿越野径,

寻觅着萧寺并漫步修行的廊道。

心境远离尘嚣,胸怀舒畅,

坐在梅花旁边,笑语芬芳。

年事已高,疲倦的旅途暂且停息,

欣喜地迎接着阳光的长久。

诗意和赏析:

《游刘寺次林子长郎中韵》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刘寺,感受着自然的魅力和修行的氛围。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在清幽的景致中感受到的宁静与喜悦。

首节描述了景色的美丽,琳琅触目,令人心旷神怡。假日相伴,彼此相携,一同来到酒乡,享受着自然和友情的愉悦。

第二节描绘了诗人们乘坐竹车穿越野径,寻觅萧寺并沿着修行的廊道漫步。这里的野径和廊道象征着一种纯净、宁静的心灵境界,诗人们身临其境,感受到尘嚣之外的宁静与悠闲。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诗人的心情。他坐在梅花旁边,闻着梅花的幽香,心情愉悦地与友人交谈。这里的梅花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性和高洁的精神,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游玩劳累,感叹时光匆匆。然而,他仍然喜悦地欢迎着阳光的照耀,表达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这首诗词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景致和友情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宁静、喜悦和乐观的向往。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描绘,诗人传递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心灵追求,唤起读者对美好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游刘寺次林子长郎中韵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叹息野径襟怀相携一线意行喜迎日华潜郎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