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鄣南俞教谕归里

试把溪堂旧谱看,三千苜蓿守酸寒。

吟首只自初来瘦,疐尾方知细满难。

忧患可能期学力,功名终儒冠俯尘。

到家莫作多时住,趁取秋风送羽翰。

送鄣南俞教谕归里

《送鄣南俞教谕归里》是宋代诗人牟巘五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试把溪堂旧谱看,

三千苜蓿守酸寒。

吟首只自初来瘦,

疐尾方知细满难。

忧患可能期学力,

功名终儒冠俯尘。

到家莫作多时住,

趁取秋风送羽翰。

译文:

试着翻阅溪堂上旧谱,

三千苜蓿守护酸寒。

吟唱的首部分只因初来而消瘦,

咬紧尾韵才知其细腻难得。

忧虑与困难可能成为学问的助力,

功名最终是儒者的头上冠冕,但俯视尘埃。

回到家中,不要久住停留,

抓紧机会,乘着秋风送出羽翰(指文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牟巘五送别朋友归里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心境和对友人的祝福,表达了一种激励人心的情感。

诗的前半部分,诗人提到自己翻阅溪堂上的旧谱,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经历的思考。三千苜蓿守护酸寒,暗示着诗人在学问修养上的坚持和不畏艰辛的精神。吟唱的首部分只因初来而消瘦,疐尾方知细满难,表达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努力和对细节的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忧虑和困难可以成为学问的助力,意味着困难和挫折能够激发人们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功名终儒冠俯尘,诗人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将儒家的学问和修养看作是更高尚的追求。

最后两句“到家莫作多时住,趁取秋风送羽翰”,诗人告诫友人回到家中不要久住停留,要抓紧机会,乘着秋风将自己的文稿送出,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和祝福,也寓意着对学问创作的不懈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和对学问追求的鼓励,展现了儒家的精神和追求高尚境界的态度。同时,诗人通过对自身经历和心境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鄣南俞教谕归里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秋风到家功名儒冠忧患溪堂羽翰酸寒苜蓿学力可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