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相公自太原累示新诗,因以酬寄

飞蓬卷尽塞云寒,战马闲嘶汉地宽。

万里胡天无警急,一笼烽火报平安。

灯前妓乐留宾宴,雪后山河出猎看。

珍重新诗远相寄,风情不似四登坛。

作者简介(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令狐相公自太原累示新诗,因以酬寄

《令狐相公自太原累示新诗,因以酬寄》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是刘禹锡。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飞蓬卷尽塞云寒,

战马闲嘶汉地宽。

万里胡天无警急,

一笼烽火报平安。

灯前妓乐留宾宴,

雪后山河出猎看。

珍重新诗远相寄,

风情不似四登坛。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时期的景象和作者的心情。飞蓬卷起了寒冷的戈壁沙尘,战马在汉地上悠闲地嘶鸣,表现了大漠辽阔的景象。在边塞的胡天上,万里长空中没有紧急的警报,一座烽火台只是传递着平安的信息。而在家中,灯光映照下,妓女们以歌舞款待宾客,雪后的山河成为猎人们观赏的景色。作者将自己的新诗珍重地寄给对方,表示这些风情和景致不同于那些四登坛的诗人。

赏析:

这首诗以短小精悍的语言描绘了战乱时期的边塞景象和作者的心情。通过对大漠、战马、烽火、妓女、雪景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唐代边塞的生活和氛围。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战乱时期的思考和对家园平安的祈愿。诗中的反差也很明显,边塞的战乱与家中的安宁、娱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新诗的珍重,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与传统诗人不同,有着独特的风情。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词语勾勒出了战乱时期的边塞景象和诗人的情感,展示了刘禹锡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时代的敏锐观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烽火报平安不似风情山河出猎无警急妓乐宾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