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次韵西叔兄咏兰)

玉质金相,长自守、间庭暗室。

对黄昏月冷,朦胧雾_。

知我者希常我贵,于人不即而人即。

彼云云、谩自怨灵均,伤兰植。

屈平、子建愤世之不见知,《离骚》常以兰自况,而子建亦谓秋兰可喻桂树冬荣。

鶗鴂乱,春芳寂。

络纬叫,池英摘。

惟国香耐久,素秋同德。

既向静中观性分,偏于发处知生色。

待到头、声臭两无时,真闻识。

满江红(次韵西叔兄咏兰)

《满江红(次韵西叔兄咏兰)》是宋代魏了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满江红(次韵西叔兄咏兰)

玉质金相,长自守,间庭暗室。

对黄昏月冷,朦胧雾迷。

它知道了解我的人很少,常常我被人珍视,

对于那些口口声声自怨自艾的人,我伤感兰的种植。

屈平、子建愤世不被了解,他们常以兰自喻,

而子建也说秋兰可以比喻桂树在寒冬中依然繁荣。

鶗鴂乱叫,春芳寂寞。

络纬纷乱,池塘的英花摘取。

只有国家的芬芳能够持久,素秋与高尚同在。

当我静静地观察事物的本性时,偏向于事物的产生之处,

等到头绪清晰,声音和气味都消逝了,才真正听到和认识。

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兰花的赞美和思考。诗中描绘了兰花的美丽和高贵,以及它在黄昏时分的柔和和神秘感。作者把自己与兰花相比,感叹自己被少数人了解和珍视。他对那些自怨自艾的人感到伤感,因为他们没有珍惜自身的价值。

作者提到了屈原和孟子,他们都是古代的伟大文化人物。屈原在《离骚》中常以兰花自喻,而孟子则认为秋兰可以比喻桂树在严寒的冬季依然繁荣。这里作者通过引用这两位伟人的观点,表达了对兰花高尚品质的赞赏和对自身价值的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春天的喧闹和夏天的寂静,以及花园中兰花的美丽和香气。作者认为国家的美德和高尚品质能够长久地存在,与兰花的高贵相似。

最后,作者表达了他对事物本质的思考。他认为只有在深入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人们才能真正理解和认识事物。当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了时,表面的声音和气味已经消失,真正的理解才会到来。

这首诗词通过对兰花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和真正理解的追求。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诗意更加深远,同时也展示了魏了翁的才华和对诗词艺术的驾驭。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知我者自守朦胧暗室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