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仍用韵酬衍上人(二首)
《仍用韵酬衍上人(二首)》是明代刘基所作的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岁暮天寒、空林鸟雀相依的景象,表达了寒冷的冬季所带来的凄凉和孤寂。诗中还以冬天的霜叶欺瞒了花的美丽,无用的风荷诗意象征了旅人衣衫上的尘埃。然而,诗人也提到了西塞鼓鞞震动山岳、东郊的羽檄飞翔于海波之上,暗示着国家的荣耀和壮丽景观。传闻中传出了有关南服的诏令,预示着早晚阳光将带来春天的温暖和万物复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社会动态,展示了冬季的凄凉、寂寞与希望。诗人巧妙地使用自然景物的变化,将其与人事的兴衰相联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变迁的思考与感慨。同时,诗中的隐喻和象征意象增添了诗词的深度和内涵,使读者在欣赏之余,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与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冬天的景象,描绘了寒冷与孤寂,同时也展示了希望与温暖。通过自然景物和社会动态的对比,作者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社会变迁的思考,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首诗词既具有明代文人的时代特色,又蕴含着普世的情感和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