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拟宛陵先生体

叠石作小山,埋瓮作小潭。

旁为负薪径,中开钓鱼庵。

谷声应钟鼓,波影倒松楠。

借问此何许,恐是庐山南。

作者简介(陆游)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假山拟宛陵先生体

诗词:《假山拟宛陵先生体》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叠石作小山,

埋瓮作小潭。

旁为负薪径,

中开钓鱼庵。

谷声应钟鼓,

波影倒松楠。

借问此何许,

恐是庐山南。

中文译文:

用叠石堆砌成小山,

用埋瓮的方式形成小潭。

旁边有一条背负柴薪的小径,

中间有一座钓鱼的庵堂。

山谷中回荡着钟鼓的声音,

波纹倒映着松树和楠木。

借问这个地方是何处,

恐怕就是庐山的南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的作品,他以拟宛陵先生的体裁来表达自己对景物的观察和感受。

诗中描绘了一个人工造景的假山,通过叠石堆积成小山的形状,埋瓮制作小潭的景观。这种手法使得山水景观在有限的空间内得到了再现,展现了人工构造的美感。

诗中还描述了山水景观的周边环境。旁边有一条背负柴薪的小径,显示出这个地方的宁静与朴素。中间有一座钓鱼的庵堂,让人联想到隐居修行的场景。整体而言,这个地方给人一种宁静、自然的感觉。

诗中出现了谷声应钟鼓和波影倒映松楠的描写,这些描绘增添了山水景观的生动感。谷中传来的钟鼓声和波纹倒映出的松楠树木,使得整个景象更加丰富多彩。

诗的最后两句借问此何许,恐是庐山南,表达了作者对这个景点的疑问和推测。他认为这个景点可能位于庐山的南方,展示了作者对所处环境的好奇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人工山水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和咏史的情感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观念和对历史文化的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假山拟宛陵先生体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借问钓鱼小山钟鼓叠石倒松